單建造便不下千萬資金,且不包含里面的植物和各種造景。
郁思明在國外見過不少私人植物園和園藝區。
它們建造得非常漂亮,花卉數量繁多,大片大片的栽種于花壇之中,顏色艷麗多變,無論是造型還是設計皆可圈可點,甚至請了小有名氣的園藝師打理。
然而多是為了觀賞性,所有成本加起來都不及眼前這個展覽溫室的造價。
應該說遠遠不及。
花間集確實不是一般的私人植物園。
起碼從打造展覽溫室來看,背后的負責人實力不俗,也舍得下本錢。
郁思明走入展覽溫室,柔和的微風輕輕吹拂,帶來春天般的溫暖,驅散了外面的寒冷,宛如進入了萬物復蘇的季節。
他脫掉大衣搭在手肘,聞到了草木蔓延的清新與濛濛細雨般的濕潤,連緊繃的神經都跟著放松了幾分。
很舒服。
這里和其他的展覽溫室很不一樣。
郁思明深深呼吸著草木的清香,沒有立即欣賞室內的景色和植物,而是抬頭看向穹頂和周圍的設備。
展覽溫室建成后大部分時間為封閉狀態,自成一個生態系統。
保持恒溫依靠的是懸掛于玻璃頂棚的暖風機和送排風系統,約有68個,擺在不同的角度,風口對著內部,與空調的原理相似,時間長了會帶來干燥和悶熱感。
濕度的恒定是噴霧系統作用的結果,就像在冬天的辦公室放置加濕器,作用有限,只為打造植物生長所需的條件。
為了打造熱帶植物的樂園,展覽溫室內部設置了送排風系統、加溫系統、循環風系統、噴霧系統以及風速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各種高科技智能調控設備。
可即使設備再完善,也比不上自然風的輕柔與舒適。
長時間待在展覽溫室,就像人們在冬日的空調房中待久了一樣,會覺得憋悶,想要出去透透氣。
然而這里的環境卻完全不同。
郁思明能清楚地感受到春風拂過的溫暖與柔和,無限貼近自然狀態。
那種舒適的溫度正一點一滴悄無聲息地滲入身體,草木的清新注入鼻腔和心肺,令人為之精神一震。
原本略帶陰郁的眉眼,在如此放松的環境也慢慢舒緩開來。
他不了解花間集如何打造了這個展覽溫室,卻明白這里的環境極為舒適。
無論對植物還是人類。
郁思明不得不承認,他才剛進來,甚至還未來得及探索展覽溫室中的植物,內心已經對花間集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觀。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植物。
他走到睡蓮池旁,池中的耐寒睡蓮正裊裊開放。
前段時間開放的幾十株已接近衰敗,余下的一百余株卻緊隨其后接連盛開,數量繁多,讓整個水池都呈現出金色與橘色交織的色彩。
圓圓的碧葉隨著水波輕輕晃動,上百株睡蓮競相開放,星星點點宛若水上燈火,似油畫中描繪的睡蓮池,色彩豐滿、構圖精美,在水面倒影出細碎澄澈的剪影。
郁思明走上前,湊近仔細辨認它們的品種。
花瓣不是細長狀,綻開的幅度、顏色也與普通睡蓮不同,大花型,花瓣數量2030朵,形態宛若盛滿花瓣的高腳杯
他在記憶超凡的大腦中飛快檢索,卻發現自己居然叫不出它的名字。
郁思明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愣了一瞬才反應過來。
這應該是睡蓮新品種。
他看向介紹牌,果然是9月份才登錄注冊的新品耐寒睡蓮燦錦,睡蓮評比中評為“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