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或種苗在這樣的環境下培育長大,成活率怎么會不高
而最令他發自內心感到震撼的是,是位于中央區域的智能控制中心。
智能系統連通了所有儀器設備和實驗區域,將自動對研究數據及植物樣本掃描上傳至數據庫,共享信息;并就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進行診斷,對科研結果進行概率性預測,從而大大節省科研時間。
同時,它擁有極為先進的云平臺和數據中心。
檢索功能強大到可以連通全球的資料庫,除專利保護類的保密資料,任何與植物相關的疑問都能在此處得到解答。
它還能就查到的信息進行分類與價值排序,避免在冗余的資料搜尋中浪費時間。
郁思明就檢索功能嘗試了三次,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排在前兩位的信息中必然有他想要的那部分。
實在是太便捷高效了。
他不由得感嘆,如今大數據的發展居然達到了如此驚人的地步,智能化程度超乎想象。
葉晗“”
這恐怕不是目前的大數據能做到的。
好在植物學的研究人員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大拿,不會多想。
等到參觀完畢,葉晗笑著問道“郁博士,您覺得這間實驗室打造得如何”
郁思明盡量保持鎮定,但嗓音不自覺地泄出一絲顫音“非常完美,堪比國家級實驗室。”
在來之前,他從未想過一個私人植物園會擁有如此高標準的實驗室。
所有的設備和儀器都是最先進的,精度和靈敏度極高,操作間與培養室調控完善,并且擁有智能化的中心系統、龐大的檢索功能,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那就好。”
經過這位中科院的植物學博士認證,葉晗徹底放下了心。
實驗室建造完畢后,葉晗其實有些擔心04的打印出的儀器是否與當前設備型號一致。
但現在看來這些顧慮都是多余的。
對方復刻得十分完美,既做到了當前水平保持一致,又用科技帶來了便利,是當下最好的狀態。
*
實驗室的對面是種子基因庫。
種子庫的意義重大,是植物的諾亞方舟,對于維護物種的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庫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之下,那里有一座冰封地窖,里面存放著100多萬份植物種子“備份”樣本。
這些種子源自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世界末日種子庫”。1
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種子庫,以備不時之需。
種子的保存需要低溫環境,只有在零下18度以下的環境中才能長期保存。
而他它們在保存之前必須經過一系列的干燥、清潔、檢查活性等特殊的處理方法,確認樣本完好后將其存放至地下的低溫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種子保存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
存放好的種子每隔幾年需進行發芽測試,時刻保持活性,以免真正用到時已經失去活性。
葉晗與郁思明來到種子基因庫的門前。
這里為全封閉式空間,厚重的白色艙門阻隔了一切,無法窺探到內里的環境。
郁思明裹緊了身上的大衣。
1月初,外面的溫度降到了58c,氣溫逐漸變冷,但這種寒冷與零下18度以下的冰凍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這樣的嚴寒,哪怕只是靠近都會讓牙齒凍得咔吧咔吧響。
郁思明仿佛已經感受到了艙門背后的冷氣,不著痕跡地搓了搓手“我們預計要在里面待一段時間,要不要穿上防寒服”
葉晗微微一笑“不用。里面不冷。”
不冷
零下20度還不冷
還是說,不需要種子保存那久的時間,只要二三十年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