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晗早在之前便想過茶葉的用途。
當初規劃茶園的時候,考慮的便是飲品店的茶飲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茶葉,而這部分的成本非常高,每個月至少有幾十萬的支出,占到成本的3040。
如今,雖然大部分的桂花系列飲品和茶包已經下線,但由于花間集人流量巨大,年輕游客眾多,加上飲品真材實料、味道好,飲品店門口依然每天排起長隊,每月的營業額超過百萬。
在這種情況下,每月消耗的茶葉成本占到20左右。
粗略計算下來,一年需幾百萬的花費,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而自己打造茶園,便能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節省開支,使利潤率達到最高。
目前飲品店的需求最多的茶葉為烏龍茶中的鐵觀音和紅茶中的祁門紅茶,均為特級,單價800元斤,批發價500元斤,檔次非常高。
現在有了自己的茶園后,她準備把雨前茶作為飲品店的原材料。
根據花間集茶樹的品質,雨前茶大概率也是特級,最低為一級,足夠滿足茶飲的需求。
不過東嶺白茶按照綠茶的原理加工,屬于綠茶,與烏龍茶的口感存在一定差別。
對于這點,葉晗也考慮過。
其實可以將一部分雨前采摘的鮮葉做成烏龍茶。
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葉品類的最大差別在加工工藝,綠茶不發酵,烏龍茶半發酵,紅茶全發酵,但它們的原材料都是茶樹。
就像一條魚,可紅燒、可清蒸、可燉湯、還可煎烤,做出的味道不同,原材料卻都是那條魚。
當然,每種茶樹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加工方法。
尤其是久負盛名的十大名茶,茶樹品種為專門培育,產地為限定范圍,自然不會制作第二種茶葉類型。
東嶺白茶的茶樹最適合做成葉白脈翠的綠茶,但做成烏龍茶也未嘗不可。
當地有一些茶園老板曾嘗試過,用這種鮮葉做成的烏龍茶醇香中帶著鮮甜,湯色清澈明亮,同時氨基酸含量遠超出其他茶葉,有種獨特的口感與特性。
沒準比目前所用的鐵觀音更具風味。
葉晗覺得可行。
等到4月中旬,就把采摘后的雨前茶一半做成綠茶,一半做成烏龍茶。
雨前茶的產量最高,應該足夠滿足飲品店的需要。
至于明前茶,品質比雨前更高,用來做飲品有些浪費,肯定要單獨銷售,讓游客品嘗最為純正的明前特級東嶺白茶。
目前市面上明前特級為600800元斤,但花間集的品質肯定比市面至少高一個等級,葉晗規劃的價格在12001500元之間。
屆時可以做成精美的小包裝類型出售,沖泡方便,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飲茶習慣,價格看上去也沒有那么貴。
至于頭采茶,對標的是貢品級別,價格完全超出了大眾的購買能力。
而且對品茶不夠精細、對茶葉了解較少的人而言,很有可能品嘗不出它和明前特級的區別。
畢竟明前茶的品質已經足夠好。
葉晗想,舍得購買這種等級茶葉的人,要么是口味挑剔的老茶客,要么會把它作為高檔禮品贈送。
而送禮之人不一定懂茶,考慮到名氣和面子,首選十大名茶國有老字號,不會考慮本地茶。
思來想去,茶室是很好的渠道。
能讓顧客親自品嘗到頭采茶的鮮嫩,繼而購買,而后在圈子中產生口碑效應。
所以,葉晗準備在花間集開一間茶室。
隨著茶樹的生長,以后每年將有上萬斤茶葉產出,品質也高于市場水平,需要長久的銷售渠道。
再者,2號門區域缺一個與1號門類似的飲品休閑區。
可設置一樓為游客茶類飲品、茶點小吃,一樓為單獨的茶室包廂,環境清幽不被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