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經常棲息在海邊、湖邊以及沼澤濕地,喜歡各種各樣的魚蝦昆蟲,是捕魚的一把好手,一天能吃掉五六只巴掌大的魚。
而花間集如今的水域包含人工湖、天鵝湖和水杉林,總面積超過300畝,是一片極為遼闊的水域。
這里水質清澈,蘆葦及水生植物茂密、種類繁多,水草肥美、魚蝦鮮活,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其中不乏有像白鷺這樣的國家野生保護動物。
接下來陶曉晴她們又看到了其他水鳥,甚至有一只油光發亮、通體青黑的野生鸕鶿停在了竹筏翹起的前端。
距離好近
所有的游客都不敢出聲,悄悄觀察或用手機偷偷拍攝這只近在咫尺的水鳥。
鸕鶿又稱為魚鷹,中大型食魚游禽,身體呈流線型,善于潛水,嘴巴為鷹勾狀,捕魚本領很高。
嘴巴下方有個小袋子叫做喉囊,可以將魚儲存在里面。1
從古代到現代,一直有漁民馴養鸕鶿,它們每天能捕魚幾十公斤,還會幾只一起合作共同捕捉大魚,非常聰明。
但因為影響生態等種種原因,如今已經很少見到了。
然而眼前的這一只是野生鸕鶿,而非人工飼養,羽毛油光發亮,翅膀寬厚,一看就過得十分滋潤。
捕的魚全都進入自己胃里,不用吐出來交差。
野生鸕鶿也屬于國家保護動物,不能輕易捕捉。
它在竹筏上待了十幾秒,突然張開翅膀飛起,腦袋猛地扎入水流之中,用尖利的喙啄起一只巴掌大的魚仰頭吞下,整個動作就在一瞬間,所有人都沒有拍到。
太快了不愧是捕魚高手
不過能看到鸕鶿捕獵的場景,眾人都覺得不虛此行。
竹筏在水杉林中緩緩穿行,來到更深的水域。
陽光強烈了許多,視野變得開闊,前方就是湖心小島,樹木繁茂、郁郁蔥蔥。
周圍是堆積出的淺水濕地,有一叢叢蘆葦環繞,好似將小島包圍。
游客都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不由得議論起來。
“能上去嗎”
“應該能。”
“不行吧,沒看到有小路、亭臺等人工建筑,上面全是樹。”
“票上也沒寫,登島肯定有來回的時間,這里沒有。”
“那這個島干什么的”
“可能還沒開發,畢竟景點剛開放。”
這里其實是葉晗專門為鳥類打造的棲息地,占地面積約2000平,不僅涵蓋了水杉,還有后來引入的池杉、落羽杉、針葉樹,以及各種蕨類植物和叢生灌木。
栽種樹木600余棵,其他植物超過5000棵,額外花費160萬。
不過葉晗覺得很值。
不僅能讓一些野生鳥類在此處營巢,也能為水杉林增色不少。
竹筏從湖心小島的外圍繞過,蕩開長長的漣漪,有十幾只白鷺從島上飛起,引得游客紛紛拍照。
開闊的水域波光粼粼,在陽光下散落無數金光,綠色的島嶼好似綠寶石點綴于湖面之上,從上空俯瞰,效果更加壯麗。
深水區的范圍不大,幾分鐘后,竹筏沿著另一條水路返回。
茂密的水杉再次遮住陽光,姿態秀美,青翠的倒影在水面晃動,重新進入如畫般的水上森林。
從竹筏上下來,時間一共過去了25分鐘。
但這25分鐘的體驗令人難忘。
陶曉晴兩人脫下救生衣,互看了一眼,都有些無法回神。
乘坐竹筏穿梭林間的感受十分新奇,沿途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欣賞到了水杉的姿容秀麗、碧波倒映的油畫般的美景;還近距離接觸到了那些野生鳥類
一次完美的旅行,一場心靈的凈化之旅。
不虛此行。
從霧氣繚繞的棧道返回,兩人沿途又拍了很多照片,每一張都能感受到漫步于森林中的清新與愜意。
在炎熱的夏天,去一次霧氣彌漫的水杉林,坐一次竹筏,體驗感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