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的菊展大有不同。
就像是走入了十幾個不同的場景中,近距離地認識到上百種菊花,并感受到了它們獨特的美。
每一種菊花都在這樣的搭配中,體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
精巧的設計,視覺的盛宴,難以忘懷的菊花之美。
姚母印象最深的是一處造景畫框中的菊花。
一盆盆菊花由遠及近,排列成一幅巨大的畫作,旁邊的空地上鋪了畫布,支著幾個畫架,藝術性十足。
本以為只是作樣子,沒想到真的有藝術家坐在那里寫生。
很多游客在圍觀。
看筆觸和調色,一看就是專業的。
可能正是如此,才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允許。
如果她會畫水彩畫,有機會上去嘗試一次,那將是多么獨特的體驗。
姚母感嘆“這次來得值。”
來得太值了,每一處景色都值得細細品味。
連她都記住了不少菊花品種的名字,甚至想回去養上幾盆。
經過了菊花館的數個景點,他們來到了標識牌中的最后一處景色。
姚冰人跟著其他游客一起,走入一處古樸的院落,老舊的門框仿佛能聽到木板的吱嘎聲。
院內種著野菊,有古井、打水設備、水缸和舀子,仿佛能看到有人在澆灌這些菊花。
長廊的石臺上擺放著一盆盆名菊,數量繁多,一眼望不到頭。
“哇”
姚冰看著這數百盆的或艷麗、或雅致的名菊,與這個落魄的院落相比,這些菊花就像是這座院落的寶藏,令其蓬蓽生輝,煥發出不一樣的魅力。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些菊花的花盆各有不同,有的為碗狀、有的為盆狀,還有四方花盆、六方花盆、方形水仙盆等等,均為陶器和瓷器,造型多樣。
看著卻并不華貴,外部色彩脫落,像是使用多年的樣子,別有一番風味。
古色古香的感覺鋪面而來。
游客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樣式的花盆、也很少見到數量如此之多的名貴菊花,何況一個個培育得極好,令人嘆為觀止。
其中有一些還未綻放,有些半開,多種姿態讓人頻頻駐足。
姚冰等人進入內室,雖無雕梁畫棟、亦無金色牌匾,卻盡顯雅致。
右側的博古架上擺放著幾十盆精心培育的獨本菊,為一些名貴的新品種,預計將與傳統十大名菊一較高下。
對面的木桌擺放著菊藝插花,上方的墻壁掛著兩幅菊花古畫和一幅山水畫,卷軸的邊緣微微泛黃,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茶桌上有打開的茶杯,姚冰過去看,里面居然真的泡著茶。
兩朵菊花落入青白的茶盞中,花瓣輕輕漂浮。
茶杯下方壓著一長條,以毛筆寫就
自家栽種之杭白菊,古時貢品,與“西湖龍井”并提,甚為名貴。
杭白菊
讓她又認識了一個菊花品種。
茶盞中還冒著熱氣,菊花的插花也有人打理,院落中的野菊應該是早上才澆過水,還有濕潤的感覺。
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有人在這里生活一樣。
非常生活化的場景。
將整間屋子參觀完畢,他們準備從左側的小門離開,沒想到進入了一間更為簡陋的木屋。
里面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墻上掛著草帽、蓑衣等,毫無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