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為深綠色,較為肥厚上面有星星點點的斑紋,屬于地生植物。
到時候在蘭花區一下子栽種十幾株,纖細修長的花梗上,鼓鼓的兜兜隨風輕輕晃動,盡顯雅致。
魏蘭玉“我們項目組正在培育以麻栗坡兜蘭為親本的雜交種,使它長長的花梗得以保存。”
這是一個頗具觀賞性的特征。
魏蘭玉往前走了幾步,介紹道“這邊的一株是彩云兜蘭,數量極為稀少。野外幾乎沒有完整的群落,都是幾株幾株分散而生,為y省的特有種。”
彩云兜蘭。
葉晗打造展館時,瀕危植物圖鑒中就有這種蘭花,目前全世界只有y省和緬甸有。
太珍貴了。
這里的好幾種蘭花葉晗都是第一次見到。
魏蘭玉“彩云兜蘭具有很好的抗性,能夠抵抗干旱,這在蘭花中不多見。”
不僅是保護植物,同樣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又看了幾種如巨瓣兜蘭、魔帝兜蘭、秀麗兜蘭、文山兜蘭等珍貴蘭花,魏蘭玉帶著葉晗去了蘭花培養室。
里面陳列了成千上萬玻璃瓶和培養基,利用無菌操作和組織培養技術,進行蘭花的大批量生產,繼而投放到市場。
組織培養是指從植物中分離出需要的組織和細胞,再生為新植株,本質上是一種無性生殖。
這種技術雖然對于多樣性幫助不大,但很好的解決了數量和成本問題。
正如科研人員所說,他們也想用種子繁殖,讓植物自然生長,維護生物的多樣性。
然而沒有那么多時間門一株一株的培育,只能先保證數量。
y省蘭花數量多,盜挖也很嚴重,這里的民眾見得太多了,可能后面的山上就有野生蘭花,隨手采挖的現象很常見。
加上蘭花觀賞性高,在某些花卉市場或者展覽上頻頻拍出天價,更助長了這種風氣。
本質上是有利可圖。
而現在組織培育之后,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可能購買一盆蘭花只要幾十塊上百塊,雜交品種也多,令人眼花繚亂。
價格降下來,野生種自然有少有人采挖。
并且野生種更難養活,往往生在高山密林中或者巖壁上,反而人工培育的品種更容易開出好看的花。
這就是一種保護手段。
葉晗從培養室出來,看著眼前這么多國家保護植物,最低都是二級,這種盛況也只有在y省才能見到。
野生蘭花太過珍貴,她不好將這么多保護植物帶走,但是帶走小苗或新鮮的花粉是可以的。
如今郁博士等人已經攻克了珍貴蘭科植物育種的難題,能讓這些蘭花有性繁殖。
而葉晗用來交換的是達爾文蘭的幼苗。
當她拿出培養瓶的時候,所有的研究人員都聚集了過來,神色興奮。
“是大名鼎鼎的達爾文蘭。”
“居然真的培育出來了”
達爾文蘭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是公認的難引進、培育艱難的蘭花,也是每次國際蘭展中當之無愧的明星植物,很多人一生都見不到一次。
而在這里,居然有五株種苗
并且每個都十分鮮活,已經長出了兩三片葉子,很快就能分株到試驗田中。
這次交換毫無疑問的成功。
葉晗也將引入多種國家保護蘭花,為打造蘭花區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