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數高的單筒望遠鏡口徑大,很重,放在包里便足夠分量,為了觀測時畫面不抖動,最好的方法是用支架支撐。
根據葉晗的調查,不少觀鳥愛好者都是背著沉重的設備,去湖邊找個合適的觀測點搭建三腳架,一觀測就是四五個小時。
可見觀鳥這項愛好不僅費用高昂,平時出行也很不方便。
還不一定能觀測到想要看到的鳥類。
濕地和湖邊的范圍廣闊,一望無際,鳥兒在空中飛來飛去,一不小心就會脫離視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捕捉鏡頭。
而在花間集設立觀測臺,前來的游客無需花費資金、也不必攜帶沉重的設備,輕輕松松便能體驗到觀鳥的樂趣。
湖心島的鳥類種類和數目也足夠豐富,能觀測到不同種類的保護動物。
葉晗對這一規劃信心十足。
在曹主任的幫助下,她很快選定了棧道附近的觀測點,準備建造雙層觀景臺。
第一層供游客自行配備望遠鏡觀測,第二層花間集儀器。
保護協會的人員牽頭介紹了設備供應商,能給到不少優惠。
葉晗預備引入等級較高的專業設備,無論倍數、穩定性還是清晰度皆可圈可點,配合高清的攝影機,全套要20多萬,還是優惠后的價格。
她準備購買4套,光設備便是100萬的支出。
果然燒錢。
曹主任看到安裝好的設備時連道奢侈,伸手撫摸長長的鏡筒。
單一個鏡頭就要十幾萬,他在觀測站工作這么多年,從沒用過如此昂貴的設備。
然而試用之后,不由得感嘆貴的就是好。
簡直太清晰了,色彩鮮明,穩定性高,連鳥類的羽毛都纖毫畢現。
足以去拍日常紀錄片的程度。
用這樣的儀器觀鳥,花間集真是大手筆。
前來旅游的游客有福了。
“就在前兩天,我市在花間集植物園的水杉林中,發現了極為罕見的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這是我市首次發現兩只國寶鴨,引起了相關保護部門和林業局的高度重視,如今正對這片水域進行重點監測。
中華秋沙鴨,是存在于1000多萬年前的古老物種,與我國的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齊名,有“鳥中大熊貓”之稱,如今數量極為稀少”
市電視臺為您報道。
在曹主任帶領的觀測員經過連續的確認后,市電視臺、省電視臺、本地公眾號等媒體相繼爆出消息。
官媒再次轉發花間集,國家林業局也錄入了在市發現中華秋沙鴨的記錄。
在業內引起一番轟動。
中華秋沙鴨不僅罕見,且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被譽為“生態試紙”。
它能在花間集植物園出現,說明那里的生態環境非同一般。
上級部門迅速批準了關于在花間集建立鳥類觀測站的申請,并根據提交的保護動物種類和數量、生態環境測評,將花間集的水杉林定為省級鳥類觀測點。
直接從市級拔高了一個等級。
同時派遣專家前來調研,并曹主任等五人駐站研究,對此極為重視。
觀察站的建設需要一定時間,林業局先在湖心島和天鵝湖的后方建造了高塔,在頂部放置了攝像儀器,時刻監測這里的鳥類活動。
葉晗對此樂見其成。
她對野生鳥類的研究不多,園內也沒有相關人員,有這些專家在,能夠更好的保護這些野生動物,萬一發生意外情況也能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