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景色,與11月份的翠綠、金黃、紅色交織的色彩相比,又是另一種景象。
漫步于陽光斑駁的石階,看著周圍絢爛如霞的楓葉與從內而外落滿地面的落葉,聞著空氣中淺淡的楓香,那種深秋初冬的氣息格外濃郁,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道路兩側的紅楓與槭樹樹冠龐大,明明樹干相隔一段距離,伸展的枝葉幾乎在半空觸碰,稍一抬頭就能看到絢麗的紅色,一直向內延伸,繼而蜿蜒而上。
走在其中,就像走在一處深不見底的紅葉河谷,前方的道路一眼望不到頭。
伴著婉轉的鳥鳴聲,低頭撿起一片隨風飄落的雞爪槭,葉形優美,很適合做書簽。
沿途設有三個賞楓亭,地勢略高,四周紅楓環繞,紅葉似錦,為最佳觀賞點。
無論近景還是遠景,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對于不少游客來說,這是槭樹最后的觀賞期,也是最美的時刻。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艷麗的色彩,比書上描繪的層林盡染還要濃烈,是一次絕佳的視覺盛宴。
誰沒有在深秋初冬季節賞一次楓葉,將是最大的遺憾。
而花間集的槭樹園,絲毫不遜于r國紅楓林。
有博主拿了照片作對比,樹型、顏色都很相似,而在原濾鏡下,花間集的楓葉似乎更艷麗,艷紅似火。
腳下的道路干凈整潔,配上散落的光影,拍照效果絕美
若是能在國內便能欣賞到如此美麗的景色,大家何必去r國
消息一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熱度比11月份絲毫不減。
最讓人驚訝的是,大部分槭樹作為落葉小喬木,每到初冬季節葉子會掉一大半。
可花間集的楓樹落葉數量有限,只有鋪滿地面的一層,不到四分之一,使得滿樹的楓葉依然美觀。
喬木的落葉是一種自我保護。
深秋時節氣候降低且干燥,為了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和水分的散失,只好去掉多余的樹葉。
然而花間集的植物經受植物營養液的澆灌,養分充足,發達的根系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因此落葉數量比較少,時間也更晚。
使得觀賞期大大延長,預計將持續到1月初,某些品種持續到3月份。
在其他賞楓地進入觀賞末期、或已過觀賞期的時候,花間集無疑成為游客們的首選。
同時,隨著又一批的候鳥前來水杉林的島嶼群越冬,觀鳥人數也達到了最高峰。
葉晗又增加了4臺設備,8臺設備一起運行,滿足游客需求。
下層的觀景臺也站滿了游客,用自帶的望遠鏡和相機觀鳥。
雖然比不上專業設備,但一些鷺鳥、野鴨、鴛鴦等鳥類經常在十幾米外的淺水區行動,還有棲息在樹上或灌木叢中的繡眼鳥、白頭翁等都能看到。
幾只小白鷺很喜歡拍照,鏡頭感十足,可能知道人類離得遠,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膽子很大。
湖心島,或者說叫湖心島嶼群,加上外圍小塊的濕地和蘆葦叢,總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聚集了超過1500只鳥類。
如今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鳥島。
除中華秋沙鴨、獵隼這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外,近期又增加了同屬于一級保護動物的白鵜鶘和青頭潛鴨。
白鵜鶘,大型水鳥,體長可達14米,個頭和大天鵝差不多,好大一只。
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它的巨嘴,長而直,下方有橙黃色皮囊,據說能裝十公斤的水。
它和鸕鶿簡直就是魚類收割機,一天要吃152公斤的魚。
而且是群居,一下子來了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