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方式無疑十分有效,游客一邊觀察一邊認識,帶來無盡的新奇感。
蘭花培養基一側的屏幕,重點介紹了有性生殖以及基因多樣性的概念,是花間集科研成果的一項展示。
先進的實驗室和高端儀器,眾多科研人員,陳列在蘭花培養是數以萬計的培養瓶,條件完善的試驗基地展露出花間集強大的科研實力。
“如今已累計培養稀有蘭科植物100余種,先后對二十余種國家保護類蘭花進行批量培養,通過培養基模擬蘭花種子與真菌的共生”
花間集真的厲害。
不僅在植物園的打造、周邊產品的推廣、沙漠綠化方面做到了全國t0,在科研方面也有如此的建樹,令人嘆為觀止。
最后一個展廳是互動體驗區,也是姚冰兩人十分期待的區域。
而花間集并未讓她們失望,一進入便感受到了十足的科技感。
整個展廳塑造為太空飛船的模樣,白色的艙內燈火通明,前方的操作臺便是體驗中心。
一束束宇宙射線自視窗中掃過,明暗變幻,被隕石環繞的小行星帶出現在空間之外。
巨大的隕石漂浮在頭頂上空,帶來一片陰影,飛船仿佛正行駛于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內部,即將飛出太陽系。
“我的天。”
“太帥了”
“駛離那塊最大的隕石了,呼,看著還挺驚險。”
“前面還有。”
“小心,別靠得太近。”
姚冰和其他游客一邊走一邊觀察,一瞬間仿佛來到科幻的世界。
“你們看,這邊有航行日志
飛行目的將地球珍稀保護植物的種子帶入太空,借助宇宙射線激發遺傳變異潛力,延續物種的多樣性。”
“哇”
“好牛,連細節都做得如此到位。”
“攜帶種子類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崖柏、華蓋木、水杉、水松、蘇鐵屬、大別山五針松、百山祖冷杉”
姚冰也走上前一起觀察,除了本次的航行日志之外,一側還有歷史發射記錄。
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升空,攜帶活性菌株,以及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
2001年,神舟二號發射升空,攜帶兩只空間通用生物培養箱,共計十九類二十五種動植物和細胞組織,以及番茄、黃瓜、卷心菜、青菜等蔬菜,共計2萬粒良種。
2002年,神州三號發射升空,飛船攜帶無核試管葡萄苗、樹梅、冷被石竹草、蘭花等植物種子。
2011年,天宮一號攜帶地球獨子普陀鵝耳櫪的種子前往太空。
2012年,神州九號升空,搭載云南普洱茶、大樹杜鵑、紅豆杉古樹等植物的種子。
自我國首次把植物種子送上太空至今,30多次返回式搭載,共培育出超過200個通過審定的新品種,種植總面積超過240萬公頃。
截止今日,華國育成品種數量和推廣應用范圍均處于世界第一位。2
姚冰兩人第一次見到這份太空旅行日志,內心涌現出難言的震動。
原來很久之前,國家便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做出過重大舉措,借助太空的力量實現基因的突破。
而且里面的很多植物耳熟能詳,稀有蘭花,大樹杜鵑、紅豆杉古樹、普陀鵝耳櫪、千年古蓮籽,它們居然都是上過太空的珍稀植物。
而上述的物種,在花間集中幾乎全部能找到。
葉晗將虛擬的太空飛船背景、與國家太空育種政策聯系在一起,科技與現代,歷史與未來,毫不突兀。
帶來一次完美的科普和宣傳。
隨著入口開放,后面的游客越來越多,姚冰兩人抓緊時間去體驗互動項目。
標本任務區。
她坐在操作區的座椅上,座椅自動升高、調整著方向,甚至會根據隕石的排列而發生顫動,逼真的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