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圣駕從紫禁城出發,前往塞北的木蘭圍場。
這一次出巡,大半八旗子弟都被帶離京城,尤其是一些勛貴家的年輕公子,希望此回圍獵能有耀眼的成績,好在皇上面前留下姓名。
皇上這回帶的妃嬪不多,皇貴妃苦夏不能跟著,故而幼蓁只能蹭五公主的馬車。
五公主車駕一到,就被皇太后召到跟前說話,幼蓁自然也跟著過去請安。
皇太后已過六旬,是個慈祥溫和的老人,帶著蒙古草原的爽直豁朗,見到小輩總是笑呵呵的。
幼蓁隨五公主才踏進皇太后的馬車,就聽見皇太后用蒙語說了句“喲好漂亮的小姑娘”
幼蓁自幼學過蒙語,將這句話聽個明明白白,微羞紅了臉,上前給皇太后福禮請安。
五公主笑著坐到皇太后身邊“皇瑪嬤,我早說了,您要是見到我們家幼蓁,肯定喜歡得不得了,孫女沒哄你吧”
輩分高的老人一向喜愛漂亮伶俐的孩子,自從五公主嫁出去后,皇太后身邊就沒個陪伴說話的小輩。如今見到幼蓁這樣的,皇太后自然歡喜。
“好孩子,快起來吧”幼蓁才彎下膝蓋,就被皇太后扶起,拉到另一邊坐下。
皇太后細細打量著幼蓁,和藹地笑起來“生得真好,我瞧著和你姑姑有幾分像,都是難得的美人兒。”
幼蓁聞言輕笑起來,眉眼舒展,姝麗嬌美。
皇太后“嘖嘖”兩聲,想起漢人有一句古話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幼蓁面容肖似皇貴妃,比皇貴妃還要美上幾分,不知情的人見了,恐怕還會認為她們是母女呢。
幼蓁被皇太后拉著手,細細地問過生辰年齡、平日里的喜好,幼蓁一一仔細回答。
聽到幼蓁是被祖母帶在身邊在蘇州養大的,皇太后嘆道“可憐見的,和家人分開這么久,好在如今總算是回來了。”
“太太最疼我了,雖然我長年住在蘇州,但父母兄長們有了閑暇,都會去蘇州看我的。”幼蓁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皇太后拍著幼蓁的手,“這回就陪在我這個老太婆身邊,讓你嫂子帶你在圍場里好好玩一圈,這圍場里有野獸,你可要小心。”
五公主道“皇瑪嬤盡管放心,我肯定把幼蓁看好,絕不會讓她有一點閃失。”
皇太后滿意地點點頭。
當晚,圣駕停駐一夜,幼蓁和五公主就被皇太后留在帳篷里,沒讓她們回去。
五公主告訴幼蓁“但凡隨圣駕出巡,我是要整日賴在皇瑪嬤這里的。這在宮外過夜,比不上紫禁城里舒服安逸。內務府那幫人有什么好東西,都是先緊著皇瑪嬤和皇阿瑪,你若是隨我回到我的帳篷里,一應飲食起居,都沒有皇瑪嬤這里精細。”
當然,五公主也不是饞那一口吃的,主要是省得皇太后旅途中沉悶,過來陪皇太后說笑玩樂的。
幼蓁受教地點點頭,很是長了經驗。不過她自己可能也就來這一回,這種經驗就算知道了,日后也用不上。
次日清晨,隊伍拔營,繼續往木蘭圍場駛去,用了七八日時光,終于抵達行宮。
幼蓁被嬤嬤帶去洗漱更衣,縱然路上一直有奴才服侍,但這七八日馬車顛簸下來,身子骨再康健的人也受不住,何況幼蓁向來嬌生慣養,早就覺得身上酸痛極了。
沐浴過后,馬佳嬤嬤帶著宜春念夏兩人,將幼蓁重新打扮好。
“格格今日穿那件緋紅色的衣裳吧,”馬佳嬤嬤建議道,“老人家都喜歡看小輩們穿得鮮亮,瞧著喜慶。”
“那就那件吧。”出行前,五公主特地給幼蓁準備了兩件蒙古袍,其中一件就是緋紅色的,如今穿給皇太后看正正好。
幼蓁伸開雙手,任宜春替她穿戴好,臨梳妝時,幼蓁道“不必梳兩把頭了,我瞧太后娘娘這里的宮人都鮮少梳這個發髻。宜春你幫我編成辮子吧,也輕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