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還是執著地追更假千金真錦鯉爆紅了。
為什么因為她真的很喜歡岑蘭,真的很替岑蘭感到不平。
岑蘭的音樂天賦、音樂才華是實打實的。她能從世界第一的古典音樂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以首席的身份畢業,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然而岑蘭志不在古典音樂,她沒想成為指揮家與演奏家。她從鋼琴前離開,拿起了麥克風。
是的,岑蘭想做歌手。流行樂歌手。
大概作者是想塑造一個“有那么點小本事、但自視甚高,看不起偶像認為偶像不專業,最后被選秀偶像出身的女主瘋狂打臉”的反派角色吧。縱使岑蘭擁有絕對音感,能聽到音樂的“色彩”與其呈現出的“風景”,岑蘭的首張個人專輯銷量十分慘淡,竟然只賣出了三千張。這三千張里還有為數不小的部分是想巴結岑家的親戚、學生買下的。
岑蘭為了當歌手,是和家里斷絕了來往的。專輯的制作費用十分高昂,三千張專輯壓根兒沒法給岑蘭回血,岑蘭就這么虧完了從小攢起來的壓歲錢與零用錢。
為了繼續制作第二張專輯,岑蘭四處打工。然而就在兩年之后,一個島國少女空降亞洲樂壇,并且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紅遍全球。這名少女的同名原創專輯以極快的速度創下亞洲專輯銷量紀錄,少女本人更是在次年獲得世界音樂大獎“全亞洲最暢銷歌手”的桂冠。
岑蘭聽到這名島國歌手的專輯時驚呆了。因為這張專輯里堪稱代表作的作品,都和她第一張專輯里的歌曲有著相似的編曲與風格,就連音樂動機都無比接近。
主張一位受到全世界廣泛認可的歌手抄襲自己那只賣出三千張的專輯是可笑的,何況岑蘭一點兒都不關心這是巧合還是抄襲。她興奮又失落,興奮的是島國歌手的爆紅證明了她的音樂方向沒有問題,她的創作沒有糟糕到她想象的地步。她失落的是她的音樂風格太超前,以至于時代在兩年后才接納了這樣的創作風格。
岑蘭沒有失落太久。為了自己的歌手夢,她拿著四處替人當槍手賺來的錢,再一次投入到新專輯的制作里。
這一次,她收斂了她的個人風格,整體曲風不再那么激進,歌曲的歌詞也盡可能地迎合了當時的大眾口味。
岑蘭的第二張專輯的銷量相較第一張專輯有了明顯的進步,半年就賣過了五千張。可惜隨之而來的是惡評如潮。很多人評價岑蘭的第二張專輯就像是一個東拼西湊的怪物,既不像當紅的口水歌那樣朗朗上口簡單易唱,又沒能充分地展現出歌手的個性與想要表達的內容。
彼時嘉賓訪談游戲秀類型的綜藝節目大行其道。演員歌手但凡有拿得出手的新作,都會想盡辦法到綜藝節目上露露臉。岑蘭也在小姨學生的幫助下,成功地登上了當時最紅綜藝的舞臺。
節目訪談環節里,岑蘭那顯赫的家庭背景被曝光在了人前。然而當時的社會價值取向和二十年后完全不同。那時最受人歡迎的女主角是能一針見血指出高富帥男主錯誤的“雜草杉菜”,而非家里富得幾輩子都吃不完卻非要到娛樂圈里來“受苦”的豪門公主。
音樂世家的背景非但沒成岑蘭的加分項,還成了抨擊她最好的由頭。不止一個樂評人、網紅出來陰陽怪氣岑蘭背靠大樹好乘涼,更有人直接表示岑蘭的專業水平就是一家之恥,她給她全家臉上都抹了黑。
岑蘭沒能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太久,選秀節目開始興起。沒過兩年野蠻生長的網絡聽歌平臺也開始神仙打架,唱片行業迅速沒落。好好做音樂的音樂人被一茬兒一茬兒的鮮嫩偶像、美顏網紅所取代,滿大街放的都是魔性洗腦口水歌。
而岑蘭,她一面替電影電視劇做些配樂的工作,一面艱難地又制作了兩張專輯。
流量時代,曾經的歌王天后都淪落到上綜藝節目被外行人挑刺唱功的地步。岑蘭的專輯依舊沒掀起什么水花。
不過底子擺在那兒,她創作的配樂逐漸獲得了一些好評。就是相比起電視上那些一場商演幾千萬還不開麥的“偶像”來講,岑蘭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每次看到舞臺上站得是沒有一點兒實力、唱個口水歌連嘴型都對不準的“偶像”,是歌唱得一塌糊涂、舞跳得像發癲抽搐,寫幾個狗屁不通的旋律花重金找人來編曲挽尊的流量,岑蘭都銀牙欲碎,心中滿是嫉妒與不甘。
所以音樂人團建這檔節目找上岑蘭、希望她加入時,岑蘭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哪怕此前她早已耳聞這檔節目五行缺德,為了收視率那叫一個不擇手段沒有底線。
只要能紅一次,哪怕只是短暫的紅上一、兩個月,一、兩個星期,岑蘭都滿足了
偏偏,這個節目成了岑蘭的催命符。
“我知道姐姐你過得很辛苦你忍耐的、接受的無可奈何太多太多。人也都是會累的,累了之后就想好好休息了”
“可是姐姐,死了雖然就不會有更壞的事情發生了,但你也不會遇到更美好的事情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