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離心潮澎湃。
泰山封禪結束,眾人一路走走停停,一邊欣賞泰山美景,一邊時不時對景致與民生做出點評,等眾人從山頂回到地面,已是金烏西墜,霞光滿天。
齊郡郡守引著嬴政往行宮走。
既然想讓儒家重新回到帝王視線,那么他的動作就得快,最好敢在帝王御駕親征之前便說服儒生,讓那些帝王與皇太女不喜的東西從儒家里徹底踢出去。
當然,這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這幾日他接連舌戰群儒,也不曾勸動所有人,大多數儒生不為所動,端的是舍生取義也要堅守儒家原本的條理,這種做法不可取,所以他暫時放棄勸說頑固派,而是把溫和派爭取到自己這一邊,甚至還動用所有關系讓他們一同參加封禪大典,希望封禪大典的盛景能讓溫和派徹底倒向自己。
事實證明,封禪大典到底是封禪大典,典禮剛結束,那些模棱兩可的溫和派便聲音激動來找自己,什么男尊女卑男女七歲不同席,那些都是糟粕,都是早該被摒棄的糟粕
始皇帝陛下能有今日的威加四海,離不開皇太女的各種發明創造。
同理,也只有這樣的皇太女,才有資格繼承始皇帝陛下的江山萬里
溫和派全部投誠,齊郡郡守心情大好,在晚間行宮設宴之際,便將溫和派的儒生引進給嬴政。
鶴華好奇看向被帶進來的儒生。
還別說,早期的儒生就是與后世的儒生大不相同,最典型的對比是某乎上的一個提問,問孔子帶著學生周游列國,戰國時代那么亂,他難道不怕被人打劫嗎
這顯然是對早期儒生不了解才會有的提問,但凡知曉早期儒生的性子,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先秦時期的儒生精通君子六藝,雖不是一拳能打死牛的程度,但也是三人不畏虎的彪悍,那么大一群人走在路上,他們不去打劫別人,已是他們身為君子處處以禮待人了,怎么可能會被別人打劫
戰國時期民風彪悍,儒生也一樣,這個時候的以理服人,可不是后世的純純靠嘴皮子。
而早期儒生與后期書生最大的差別,是早期的儒生更務實,他們是真的想憑借自己的本事改變動蕩不安的時代,而后期的儒生,則越發趨向百無一用是書生。
在觀禮過封禪大典的盛景后,儒生們選擇向阿父投誠,著實不讓人意外。
“既如此,你們便隨朕御駕親征,見證朕天下一統。”
嬴政聲色緩緩,“他日太史令寫史書經,你們可為佐證。”
“喏。”
儒生們心情頗為復雜。
儒家的第一要義是什么
是仁,是禮,是能不動刀兵變不動刀兵,講究以德服人。
但第一次正式拜見皇帝,皇帝便要領著他們去打仗,不僅沒有把儒家的要義放在心上,更是一種強勢施壓所有諸子百家都是為帝王服務,帝王不喜歡的東西,便是沒必要存在的東西。
帝王雄心壯志,百家諸子就該積極進取。
帝王休養生息,百家諸子便要與民養生。
只有這樣,才是被帝王允許未來能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的百家諸子。
問題不大。
他們儒家都能出荀子,還能教出兩大法家代表人,再出些帝王親征他們便搖旗吶喊說陛下您打仗打得對的儒生又有什么意外的
儒生們雖心情復雜,但短暫糾結之后,很快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而在行宮略做休整之后,嬴政踏上通往瑯琊郡的馳道,在瑯琊郡短暫停留之后,帝王御駕親征,南下攻楚,誓要將最后一塊不曾插上嬴秦旗幟的楚地納為大秦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