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臉真的丟盡了。
為了改良火炮,已經在接觸會煉丹的道士的雍正,第一次覺得天書知道的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現在的他沒有任何想要長生,更沒有吃丹藥的想法,在此之前都沒接觸過道士,卻要替“雍正”背這個鍋。
有得必有失,這一恒昌不變的真理讓胤禛默默咽下了苦果。
不出意外,他的大臣們就要繼知道他會鞠躬盡瘁死在皇位上,而瘋狂勸他身體為重之后。
開始避免他和道士們的接觸了。
乾隆默默在心底吐槽完自己的老爹之后,倒是有些解氣,一種老爹和我一起丟臉,那我就不算丟臉的解氣。
而康熙則是再一次對自己這個四兒子刮目相看。
沒別的,主要是他們滿清王室,主要信仰的都是藏傳佛教,而老四一直對佛教表現出極大的熱愛,甚至是真的有自己的佛法見解,有著極高的造詣。
這種情況下,為了煉丹去接觸道教
不愧是能把他都騙過去的狼崽子,有點本事的。
再給他布置點事吧,不能埋沒了他的能力。
有些人,即使是被自己坑了,也不過是被臭罵一頓,然后該干啥干啥,遇見事了有責任心強的工作狂父親頂著,比如乾隆。
而有些人,被自己坑了,會被無意識養蠱的父親當做新的靶子,再度開始養蠱,享受一睜眼就能開始工作的特殊待遇,比如雍正。
和倒霉催的雍正不同,其他朝代看這清朝的笑話都覺得有趣極了。
那可不嘛
這祖孫三代的故事聽起來就蠻有意思。
“這康熙養孩子培養地各個出挑,也是人才。”劉徹把坐在下首臺階上的霍去病單手抱了起來,放回了自己身邊,把小孩的腦袋轉向他舅舅衛青那。
回長安之后就謹慎許多的衛青實際上只在劉據封太子的典禮上,遠遠的看過一面。
就連抓周也是送的禮物,人稱病未去。
不是不喜歡,正是太喜歡了,所以舍不得這孩子因為“外戚專權”而在陛下那里大跌印象分。
當然,這四個字要是被劉徹聽到,他能當場笑出聲,“外戚專權”,如果別人家的外戚也能像衛青這樣,有這么杰出的軍事能力,至少在他喜歡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動分毫的。
劉徹是個人喜好很明顯的君主之一,在他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比如寵愛李夫人之時,愛屋及烏對她的兄弟也很偏愛。之后李夫人死去,除了少翁招魂這件事之外,劉徹兩次試圖讓李廣利蹭點軍功傍身,當然,都被這廢物給毀了,甚至這廢物最后投降匈奴,犧牲了接近十萬士兵。
換作別人,祖墳都得被劉徹刨了,但是這李夫人的墓葬距離劉徹的茂陵幾百米,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墓葬。
榮寵之盛可見一斑,畢竟這待遇,無論是陳阿嬌還是衛子夫,都沒能擁有。
劉徹他自覺自己雖然不是靠譜的父親,但還算比較靠譜的皇帝,具體表現在。
他肯定不會捧別的孩子超過太子
多少會有偏好的孩子,多寵寵就行了,耽誤太子的地位那就不是小事了。
繼承人位置不穩,只會讓百官心生別樣的情緒,萬一哪個膽大包天的,有了傀儡皇帝的想法,遭殃的可不僅僅是他的倒霉孩子,還有大漢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