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辛辛苦苦學微積分、學萊布尼茨法則的時候,這人直接和人書信往來,任誰知道不覺得打破了次元壁呢
對生物康熙自然也是懂的,畢竟也是研究了胭脂稻的人,是有兩把刷子在身上的。
康熙的答案在一種大家都沒好好學過習的學渣氛圍中,更顯得難能可貴。
天書也第一時間判定這人的理解是正確的,但是獎勵這方面就有些難裁決。
江思瑤把題目來來回回看了一遍,又跑去看了解析。
可惡,你和我誰是高考生,咱就是說,你不會真的去學了滿文、蒙語吧要是真的就太牛啦,姐妹,我聽說滿語和滿文已經瀕臨失傳了,你的學習是有意義的
還沒得到獎勵呢,就先給愛新覺羅玄燁的心里來了一擊重創。
康熙帝真的嗎我感覺滿族人還挺多的,學的時候有人教,都到失傳的地步了嗎
所以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康熙這人和江思瑤加起來八百個心眼子,康熙一千二,江思瑤倒找他四百。
聽到這話,江思瑤毫不懷疑這是個姐妹,甚至還順著話解釋了。
害,學的時候哪里會知道呢你找的肯定是老師父,對吧老師父講滿語,他周圍肯定有語言環境啊,這不就給你營造出了一種會的人很多的假象
實際上就跟年輕人已經不太能熟練地講方言一樣,滿語由于不常用,瀕臨失傳啦即使在滿族人群體里,也是少數人會的了。
話又說回來,咱漢人人多,大家又都講普通話,給少數民族發揮的空間確實不多,雖然中考、高考少數民族都會有加分之類的政策扶持,但是這只要是身份證是就行了,不需要對話證明。
你有這個毅力去學小語種,真的做什么事情不會成功啊
做什么事情不會成功
讓大清好好延續下去失敗了,讓滿族、蒙古族人努力發展失敗了,甚至養兒子都大失敗。
康熙聽天書的話整個人都不好了,他倒是并不抱有大清綿延萬世的心,但是也不能滿族發展到年輕人都不會講滿語,寫滿文吧
“梁九功,喚禮部和學政屬的人過來。”
后世管不到,那就管管現在的,康熙一直是推崇漢文化的,但是并未想過融入漢文化到把滿蒙文化融沒了。
在朝堂上也是重用滿人多一些,漢人用來打擂臺的居多,帝王的平衡之道大抵如此,縱容一家獨大的,除了阿斗對諸葛亮,其他的大多是昏君。
當然,阿斗也不算是明君,前期無功無過,后期諸葛亮仙逝,阿斗也如同每一位不成器的君王一樣,開始墮落。
很快大家就都到了,禮部官員多一些,學政屬大多是去地方的官員,在京的不多,也不是每一個都能得見圣顏的。
康熙決定給每一個滿蒙官員都加一項語言考核,和大家商討一下意見。
說是商討,實際上這個想法已經決定好了,只是召集他們完善一下怎么考核,從那些方面。
康熙這在急匆匆給滿族、蒙古族人鞏固語言知識,江思瑤也在想給他補點什么對癥下藥的東西。
勸康熙不要閉關鎖國用什么勸呢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嗎但是康熙他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