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讓他在往下傳一傳呢
而上次在天書那里被安利了新的辦法,阿斗很乖,已經運用起來了。
天書講得含糊其辭,劉禪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
他在朝堂上的官位設置,從一開始的丞相獨攬大權,這一點是為了配合諸葛丞相,變成了丞相權力下放,實則是互相監督。
這樣即使劉禪自己有不喜歡,但是能力很強的大臣,也可以先放進去歷練。
還有什么會議還是什么,劉禪沒聽懂,但是有臣子稍微明白了些許,于是蜀漢開始每周開會。
在國都的開,不在的就不開。
劉禪次次旁聽,偶爾分享點自己的意見大家相處的很是和諧。
而今天這場大會是在分析,北伐需不需要再繼續下去。
北伐是諸葛亮的心病,也是先帝劉備的心愿。
姜維北伐之舉,按道理來說是會被大家支持的,只不過。
“天書給的輿圖上,地方那么大,我們沒必要只看到中原那一畝三分地,打打外面呢”
“幾次北伐雖然小有成果,但是咱國庫也吃緊,一直撐下去的話,怕是要成為累贅。”
“所以我們是分析,是北伐,還是對外打,鄰居”
劉禪受天書影響還蠻嚴重,天書習慣性把隔壁都稱為鄰居,實際上不在隔壁,天書也這么稱呼,劉禪現在也跟著這么叫。
至于為什么影響這么深。
劉禪對比其他帝王,娛樂活動更少,看看天書打發時間是最常做,也最安全的事情。
蜀漢的小會議討論的如火如荼,南北兩宋的百姓也在瘋狂討論。
那自然不會是討論國事,他們在討論這“螺螄粉”。
宋朝除了宋詞引以為傲,另一件事便是它豐富的瓦舍勾欄文化,換做現代,就類似于依靠大型商超和電影院建立起來的周邊設施。
其中賣吃食的店是最多的,那個時候的宋朝,甚至已經有外賣小哥這樣的人出現了
清明上河圖中便有端著大海碗的外賣小哥在跑腿,這足以能代表宋朝的美食文化。
而螺螄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宋朝已經很普及了。
只不過啊,和天書上那種簡單快捷的還是有些不一樣,螺螄酸湯一般是兩部分。
一部分是牛骨熬成的湯水,另一半啊是熱湯煮成的螺螄,當時是沒有米粉的。
現在這些賣螺螄酸湯的店家,聚在一起緊急商議,要不要根據天書,加上一道這螺螄粉
“難得天書上有我們力所能及的東西,現在正是大家都對天書關注的時候,我們推出了同款,想必賺的也會更多”這是想利用天書熱度賺錢的。
“就是那米粉不知道什么樣的比較合適,還得多試試。”這是專精于做美食的。
大家一個個嘀嘀咕咕,像是在商議什么家國大事,當然,民以食為天,確實重要。
趙匡胤十分滿足了,他咽下了嘴里的螺獅。
沒有被罵,真不錯啊,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