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純靠自己的嘛也有。
比如百政,他能到第一,是通過給人代寫家書、教人算術等等換來的。
如果知道百政,那就會了解,這人正常的出場時間是在劉徹晚年,窮兵黷武、百姓生活艱難,于是有了農民起義,這位百政和另一位叫梅免的,都是南陽起義的。
在被江充等人帶兵消滅之后,也有自發的農民接過這接力棒,只為了讓天家看到農民生活的不易。
而現在,百政的努力也是為了這個。
和曾經一股腦的努力打仗的狀態不同了,現在的大漢不僅對外強勢,對內也努力在扶持發展。
只不過吧,對外能靠挑釁逼對方國家殺來使的大漢,對內指導農民種地也是比較暴躁的。
差不多是這樣的。
百政自己就會種地,不過普通農民哪有什么渠道去正經搞什么雜交實驗,但是吧,大家都能看的到別人家的長勢,每年也都了解一些,也會和長得好的人家換點種子,來年和自己家的混著種。
老農的經驗原來變成書面的東西,叫做雜交實驗,有機會通過這樣的實驗得到更加優質的種子。
而朝廷的動作也是難能可貴的快,隱約有風聲說是,快是因為要接著看天書需要研究出來,百政是個儒學腦子。
做事論跡不論心,有心為民那便是極好的了。
之后天書提出來的暖房,沒有大面積的實施過,不過已經建立了試點,這也是天書教會的詞。
他們縣城沒有,不過南陽郡有一座不算透明的,看起來泛綠的玻璃房子,還算結實,下雨的時候都好好的,也沒有人手欠砸石頭什么的,大家都維護的可好了
里面種了些水果,去年過年的時候,郡守還發了,雖然沒多少,但是百政也領到顆棗,也是朝廷的心意。
不過今年開始,這些關注農業的政策就又少了很多,百政那叫一個揪心
民以食為天,食物得要種出來,農民才是國家的根本啊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推出,比如還是發了一些牛糞蛋子,是郡守安排各個縣互換的,他們縣稍窮一些,縣里養的牛也不多。
牛是耕牛,一般是縣里用上面撥下來的錢款養,然后各家需要的時候借出去工作,不過也有有錢的地主家里自己養了,也是少數。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百政真的很想官府再扶持扶持農民,很多時候農民不是不愿意學,只是了解的知識太少,即使有新鮮的東西,一時半會兒難以學會,但是多聽多練還是能會的。
很多下來教的小吏,態度從和藹可親逐漸變得暴躁,但是沒有一個農民會嫌棄,大家都是腆著張笑臉問自己不懂的問題。
很多人會問三遍、四遍,喜笑顏開的反復確認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把人問煩了開罵,也不和人吵,只開開心心的繼續互通有無。
百政倒是不嫌棄小吏們的態度差,當然,原先是有些嫌棄的,因為他自己學的很快,也不懂為什么學不會不先等等,而是還纏著人硬問,這里問那里問的,多耽誤別人的功夫。
但是自己學別人的東西的時候,才知道,有些事情真的不怪人家。
他一邊看自己的名次,一邊發現有的事情是真的學不會的時候,那是真的焦心,一遍遍問,對方一遍遍回答,但是就是生怕自己沒學好。
這次能得到第一,也算是僥幸,有些東西別人掌握的多,他學的多,榜單也給算分了。
后面甚至有人,明明自己也會識文斷字,但是也來互換技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來幫助他的。
能當上第一更是天時地利人和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