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地方竟然還有這么大的瓜,看上去很大。”扶蘇是比較喜歡吃瓜的,東陵瓜他就很愛,甜滋滋的怎么會有人拒絕呢反正扶蘇是不會拒絕。
“喜歡的話,就先走這條路線。”
嬴政對先走哪里并沒有意見,都是大秦沒有的東西,而這本書也沒有時效,先走哪里,后走哪里,都是要走的,沒有多大的差別。
他拿著種子翻來覆去的看了幾眼,任由兒子先看那本書,自己臨時召集人開一個小會,會議的內容。
究竟要不要先把這些天書給的種子種下去,還是留著等出去拿到了本土的種子,直接種本土的呢
對此,大家的意見褒貶不一,有人同意直接種下去,到時候種活了還能省去找的時間。
有人提議保留著,作為樣本,等到真的從本土發現了這些,再一起種也不遲。
畢竟,早種下去之后,就缺少了來驗證的種子,萬一找到的不是呢
還有一種明顯就是沒有被天書務實的思想熏陶過的,竟然提議保留,但是原因是供起來作為祥瑞,這本書也一同供起來。
標新立異的他得到了嬴政的對視,然后嬴政和扶蘇對視一眼。
作為臨時上任的父皇外置嘴巴,扶蘇當機立斷把人調去基層,好好鍛煉鍛煉,別再說出這種不務實的話了。
天書給的種子不算多也不算少,他迎合了嬴政的六進制,每樣給六顆種子,看起來很多,但是農業哪有次次有結果的,這種子種一顆少一顆,沒有那么多來試錯。
太心酸了,竟然讓我們的陛下也精打細算了起來。
嬴政鐵血單推人們,開始絞盡腦汁,甚至打包票走哪條路一定能得到,現在多看幾眼,畫個圖存個檔,一定給陛下帶回來原模原樣的種子,這些隨筆陛下種。
這樣的人遠不止一個,又或者說,每逢有這樣,嬴政本人都有些頭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他的大臣們就開始了一邊做事一邊發誓。
是一些嬴政并沒有要求的自我要求行為,甚至包含了一些自我ua在里面,如果沒完成還會懊悔自己耽誤了陛下的行程進度。
單推人的世界,真的很瘋魔了可以說。
劉徹那邊也見到了百政,百政從天書那里領到的東西,是一份農業種植注意點,和給李斯的并不是同一份。
這是從選育良種開始,然后第二步是種植的地點的不同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山地多的地方,可以搞梯田的建議。
也有缺水的地方,用滴灌這樣的辦法。
甚至,不僅舉例子,還講解了是那些地方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配了圖給看梯田的美貌,看滴灌有多省水,看輪流種不同的植物對土地肥力的恢復。
“天書真的,如果不是個孩子心性,話里話外也都是想要種田,期許田園生活,光看這經驗,就是老農了。”
大司農桑弘羊感慨,有些東西,即使他成天和農業打交道,也不比自家陛下多多少,但是天書這,像是已經種田種了好幾輩子了一樣。
“司農說笑了,天書應該是不會種田的,這并不是天書的經驗,而是從我們這個時代,一直到天書存在的時代,這些年里經歷過種種不同的生活的農人們的經驗。”
衛青是從不忽略小人物的,哪怕怕是只存在在大家口號里的農民。
又怎么不算口號呢,士農工商,士占先,而農的待遇即使是在工商之前,卻從沒有人真的把辛苦工作的老農真正放在心上。
也理所當然的,會忽略掉這些經驗總結的背后,真正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