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出有名,很簡單呢,就是你打仗得有個原因,還得是正大光明的原因,能講給大家聽的那種。
這一點啊,延續到了后世,就是大家都不能當先開仗的那個惡人,都得有個原因,而這個原因自然是對方給臉不要臉啦,是對方先要打這個仗的,我們也不想,我們也很被動。
因此,“被動”的劉徹每死掉一個使者,就會多一次戰爭,多一點國土。
而春秋時期,出了這師出有名之外,還有一些規矩。
比如,選擇進攻的那個國家,出兵的理由也得合情合理,能說服別人。
再比如,在確定交戰的時候,會互相派使者,不是挑釁、放狠話,而是下戰書,講述為什么交戰,使者也不準殺。
再比如,戰場這種刀劍無眼、講究擒賊先擒王的地方,是不被允許殺對方的君主的。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奇葩規定,屬于是多聽幾句都得懷疑,這是在打仗還是在過家家,有點子令人無語的。
而戰國開始禮崩樂壞,不知道是因為“曹劌論戰”,曹劌此人玩弄這戰爭規則,亦或者是孫武這個三十六計的發明者讓戰場變得詭秘,還是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打仗之時又無比殘忍,甚至還誕生了“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成語。
總之,之后這樣的戰爭規則是沒見到了。
而大秦,正是在戰國時期,靠著一連五個優秀君主,續上的命,成為這大一統的國家。
當然,嬴政也是真優秀。
畢竟,劉邦自認為看著蕭何、張良、韓信,已經足夠讓人頭疼了,嬴政還得看著趙高和李斯,還有六國的余孽時不時折騰點事情。
比如出個巡,都已經真假參半了,還是有人前赴后繼地去殺一個可能假車架的車。
就像是張良這樣的聰明人,都買兇埋伏在車架經過的地方,試圖殺死嬴政。
更別提其他人了,這說不定吃個飯都有可能慘著毒素。
就在這種生活高壓,工作高壓的環境中,嬴政還能好好活著,不得不承認,他是真的抗壓了。
劉邦不行,劉邦還是有些難以接受這樣的壓力,總想著再往下面的人那里放著些。
和劉邦探討天書究竟發沒發現的蕭何,看著有人把還沒批閱的奏折就往他都文書中塞,額頭直冒青筋。
如果是還在沛縣,他們一個還是文書,一個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蕭何肯定毫不猶豫地把東西都給劉邦塞回去。
奈何今時不同往日了,再這么干,除非蕭何不要自己的仕途了。
當然,他也不是沒脾氣。
“應該是沒發現的,畢竟如果發現了,那么久不會強調這么一段,大概會和陛下一樣,強行裝自己不知道。”
蕭何一邊說話,一邊淡定的處理文書,像是話不是自己說得一樣。
懷疑自己被內涵了的劉邦,狐疑地看了一眼忙碌的蕭何,又心虛地看向了被自己塞進去的幾卷竹簡,就像是蕭何說得那樣,假裝自己不知道這件事,也沒再聊文書,也不提天書,就這么轉移了話題。
并不知道有人在懷疑自己裝傻的江思瑤,本身就沒考慮過自己觀眾的成分問題。
疑鄰偷斧的人是少數,江思瑤甚至連自己直播間這么多人的事情,都能心大的忽略掉,更別提里面的人在語c了,都是可以包容的。
反正也不耽誤學習。
新的一章我們要開始學的是化學變化,前面也講了些,化學變化和反應,物理變化和反應,現在我們仔細講講。
首先呢,講這個化學變化的反應速率。
這種速度是很直觀的,比如爆炸總是一瞬間發生的,大家還沒反應過來呢,“嘭”得一聲就炸了。也有很慢的反應,比如滴水穿石,就十分慢,還有就是大自然的礦藏的形成,大多都需要幾十萬、幾百萬年甚至更久。
“滴水穿石,原來時間也會慢慢對物體形成變化嗎”夏啟忙著建筑九鼎,他甚至在煉制火藥上都沒多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