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能打,也屬于我們華夏,忽必烈以中國自稱,積極融入漢文化,清也一樣,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它在以往的數千年歷史中也從沒有少過筆墨。
司馬貞在就在史記索隱中講過,蒙古就是秦漢時候的匈奴。
對此,我只能先祝福秦漢啦。
當然,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接納了各個民族,和大家和諧共處,華夏少了誰都不算完整的華夏。
朱元璋一直都對元朝的武力有清晰的認知,即使現在是他當家做主,他也承認,元朝的軍事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只是。
“三千多的地方,什么敗家子給嚯嚯成這樣了啊留給我啊”
越想朱元璋越氣,他知道元朝曾經很厲害,也沒想到有這么厲害,世界五分之四,那和全是他的有什么區別
這么大的家業都守不住,還把國家治理成了這個樣子,這下去還能有顏面見鐵木真、忽必烈嗎
反正朱元璋是沒這個臉的。
秦漢時期的皇帝比朱元璋更震驚,任誰知道,現在和自己打的要死要活,就差把狗腦子都打出來的國家,以后會成為他的“后人”。
怎么說
“想想還挺樂。”劉徹笑著對衛青說,“歷史真的很有趣,不知道天書會不會專門講歷史。”
衛青也想聽天書講歷史,想聽聽大漢四百年的光輝,他積極地應和陛下。
“臣覺得會。”
這么多年的歷史,不講就太可惜了。
只在只言片語里面透露不同朝代的樣子,怎么能讓大家知道大漢的光輝燦爛呢
江思瑤夸了一波元的武力值之后,也沒忘記拉踩元的治國水平,反正天書上沒有s元的人,她辣菜的理直氣壯。
之后又回歸正題開始講學術問題,很多元朝的還沒來得及反駁呢,江思瑤就“換臺”了。
回到咱的物理上來啊,通過牛頓第一定律,我們了解到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問題。
維持運動狀態的物體,想讓它停下來,就需要有外力輔助,就像是給了外力才能改變靜止狀態一樣,想改變運動狀態也需要外力。
但是就像是要舉起一個東西,就得至少有超過這個東西的力氣一樣。
想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也需要最少和物體相等的力,這種和慣性相關的物理量,就是物體的質量。
目前我們研究物體,有了這些物理量,速度、加速度、質量等等,這些也能通過實驗來測量。
我們掏出之前出場過的小車,人為改變它的質量,進行實驗,就能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這個實驗大家都可以做,就是輪子用木頭的也一樣。
江思瑤本來也想自己做這個實驗的,她有記得,當初學的時候,老師是拿著小車教學的,只不過,一是準備這些需要點時間,她忘了提前準備了,二則是用視頻也不是不行。
她從網上找到的視頻很多,展示給大家看的也有很多,不過沒有多少人認真看了,大家看那個表格看入迷了。
之前天書也有過相關的表格不假,但是就簡短的兩行,看不出它的特別,現在不一樣,甚至還有數據折線圖,畫了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