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權利,比如說金錢,在比如說豐厚的藏書。
有的人是會戰亂的時候,帶著幾車孤本一起跑路。
而曹操也做過類似的事情,被他從匈奴手中救出來的蔡文姬,是蔡伯喈的女兒,自幼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
戰亂時期,蔡伯喈沒有死在董卓的屠刀之下,反而是因為在司徒王允組的局上感嘆,就被下了監獄,六十歲在牢里死掉了。
蔡文姬在匈奴,因為思念故土創作的胡笳十八拍被大眾所知,但是很少人知道,她依靠自己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默寫了四百多本書籍,送給曹操。
這對曹操來說是極大的助力,因為他出身不比袁紹,雖然他倆都是庶出,但是袁家比曹家的家世背景漂亮了不止一點點。
袁紹和袁術舉起袁家的大旗,引得十八路諸侯齊聚,也正因為他們貿然行事,盤踞洛陽的袁家被動作一網打盡。
其中包括了袁家的正統嫡長子,袁基。
當然,正是因為主脈全被殺了,袁紹和袁術反而能更理直氣壯地認領袁家這塊牌匾。
而曹操則不同,他家是宦官家庭,特別是在漢末十常侍霍亂的情況下,他家這個家庭背景,舉大旗也不會有多少人來跟。
他的家底正是他自己一點點攢出來的,靠他在戰場上的兇狠,靠他對時局的把控。
總算是積累了一家子的謀臣,但是人好積累,地也能種,財富和書籍卻是沒辦法的。
曹操救了蔡文姬,也不能排除他正是基于蔡伯喈家據說四千篇藏書的可能性。
蔡文姬拿不出四千篇,她給曹操背了四百篇,一個夸張的數字。
四百篇,也是頂著世家大族的壓力下默寫出來的。
如果說,這造紙術現在已經有了,大家也都很滿意這個東西的話,那印刷術絕對用它的名字就讓世家大族望而生畏。
平時可以展出部分孤本,讓人借閱,已經是大家族僅剩的良心了。
而這印刷一出,再一想到蔡文姬給了曹操足足四百篇。
這個一開始并不以為意的數字,頓時就變得讓人如坐針氈了起來。
萬一,曹操再一時想不開,真的把這四百篇都印刷出去,那么孤本將不再是孤本,他們手里肯定會有一部分受到損失。
難不成最終被權貴束之高閣的知識,成了他們收集的名人周邊不成
為了讓孤本擁有孤本的低位,而不是因為他是原版手抄本所以有珍藏價值,很多人開始走動起了關系,想探探曹操的口風,了解一下曹操是個什么樣的意圖。
而曹操本人
那是一整個欣喜若狂,喜不自禁。
“天書真乃吾知音知識就該流傳出去”曹操斬釘截鐵地說道,在跟在荀彧一同進來的諸葛亮眼里,此刻的曹操像是多了一層說不清道不明的濾鏡。
諸葛亮也是這個時候發現。
哦,原來曹操真的是發自內心地能當個對百姓好的人。
荀彧聽這話也十分贊同,甚至主動提出愿意出借荀家的藏書。
諸葛亮也愿意。
郭嘉懶洋洋地表示自己也可以回郭氏舌戰群儒,給曹操借來,只不過啊。
“你確定,不是單純地想讓自己寫的詩詞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