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住一起久了,長得會越來越像,寵物會越長越像主人。
實際上思想也是,在一起久了,總會受到影響。
比如嬴政這么意志堅定的人,也已經開始覬覦周邊國家的領土了。
啊不,那不是周邊國家,那都是他未來要管理的地方。
嘖,怎么這么差勁,越看越覺得那些皇帝沒用。
只不過,還得想辦法培養點人起來,不然平白多出那么多地方,該怎么管理還是個問題。
要不要問問天書,那什么日落帝國的管理辦法呢
已經把人日不落說成日落了,可見內心是早就不把它當回事了。
嬴政比較關心打下來的江山該怎么治理,有人不擔心。
那就是成吉思汗。
和趙匡胤一樣,成吉思汗也覺得后世子孫有點像扶不起的阿斗,想讓國家發展更加漂亮,那就只能另辟蹊徑了。
趙匡胤選擇的是,自己努力發展大宋,到時候想辦法,把周圍未來會欺負大宋的國家,都打下來。
至于之后還有別的國家再打大宋
那就兒孫自有兒孫福了,他只是祖宗,不是祖神,能做的事情實在是有限,希望那些不肖子孫自己有點心。
被別人打了,也別在祭祀的時候哭,什么東西被搶都無所謂,要祭祀的東西別搶。
簡單來說,就是別被人偷吃他祖宗的貢品。
成吉思汗比趙匡胤還焦慮,說實話,他們打仗打了一段時間了,已經從原先大宋的地方打到更遠的地兒了。
在天書開始放的時候,已經快打到了地圖上的“天竺”了,戰爭的時間太久了,很多將士們已經沒有那個心氣兒再繼續打了。
不是怕輸,而是覺得已經殺太多了。
當殺第一個人的時候,會覺得殺人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當殺第十個,第一百個,第一千個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多么恐怖的人。
戰爭也從了一開始的,可以用來建功立業,變成了不得不進行的事情,都開始討厭戰爭了。
軍隊內部也是,逐漸產生了摩擦,離家久了,情緒總是越來越難控制,占據的地方多了,勝利來得太輕易了,野心也變得大了。
危機已經出現,而國內的情況,卻是不容樂觀,即使有那些個文人幫著一起管理這個國家,但是總是沒有那么得心應手。
而天書的出現,讓成吉思汗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
這個國家,要是后人實在是管理不下來,那這戰爭就更不能停了。
祖龍、二鳳、野豬,總有人是在能力上更強,但是,他們大元,他們的鐵騎,完全可以走武力值嘛
那就把這個世界都打下來
成吉思汗有了這個想法,他也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所有人。
“打下來之后,我們再立上碑文,把所有人都寫上去”成吉思汗看著前方已經清掃完的戰場,看著地圖,感覺快到邊界了。
“留下來,名單準備好了吧,讓工匠去刻,工匠的名字也刻上去。”
聽到這話的,帶著工匠一起忙活的人,臉上的激動之色都掩蓋不住。
這可是,青史留名的機會
成吉思汗沒什么別的鼓勵的措施,但是所有人都應該是想青史留名的,不想的就讓人退伍,換想的上來。
沒有這個信念的時候,大元打下來五分之四的地方,剩下的五分之一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