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
不得不說,這句話是真的有道理,數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來自新華夏的英明神武。
這一句話也得到了來自萬千世界的大部分的皇帝的同意。
“這話說的真有水平。”蕭何在搞后勤方面是熟手了,在運送物資的時候,這句話簡直是至理名言。
很多地方就是因為沒有平整的土地,才有了更高的消耗,運送前線需要的糧草的時候更加困難。
當時蕭何可是和呂雉一起,把僅有的那點物資給盤出了花來,才勉強讓大部隊沒有餓死。
即使是這樣,也有供給不到位的情況,那也實在是算力不能彌補的誤差了。
“說這話的,應該是個很有遠見的人。”張良也附和,他這些天又逐漸打開了心門,對劉邦沒有那么防備了。
還是韓信比較會安慰人,雖然是無意識的話,但是給了張良極強的震撼。
“我們這個世界的嬴政看不到天書的這些花樣,真是太好了。”
雖然韓信是想著,如果有這些的話,他韓信還真不一定會反秦,畢竟是吃不飽穿不暖,才考慮的起義造反這樣鋌而走險的活動。
張良則是被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給安撫到了,他迅速在心里做了公式,想了想,對比起多疑的劉邦,那還是嬴政更讓他忌憚且不想要一點。
于是,順利地對劉邦,對所有人都更溫和了,不在像是之前那種,把每一天都當做明天要死了,于是對全世界冷淡的表現了。
至于現在的狀態嘛,那是把每一天都當做是最后一天,于是積極樂觀地開始做自己能做的每件事。
看起來意思差不多,但是差著遠呢,一個喪一個積極,對于劉邦的價值來說就差距很多。
而現在的張良,劉邦也是喜聞樂見的,因為啊,大漢很快就要像是之前還沒建國的時候一樣,需要有人才了。
謀士上,還真沒有幾個人比得上張良的腦子,有了這樣頂尖的謀士,再遇上其他謀士都是屈才。
和劉邦有同樣的想法的還有曹操。
不過曹操是對著荀彧這么想得,也不是郭嘉和諸葛亮比不上荀彧,只不過,人和人的狀態不一樣。
最主要還是荀彧這個人,比另外倆都不懂變通。
明明他都準備保留劉備那只大漢血脈做異姓王了,怎么荀彧還是沒有改變想法,依舊在親近劉協啊。
“是我哪里不夠好”曹操把玩著手里的橘子,看向一起開小會的諸葛亮和郭嘉。
怎么說呢,這個組合實在是像,打小報告的現場,特別是荀彧還真算得上是比這倆更受寵的時候。
只不過,諸葛亮這人滑不溜手,明明有腦子,但是就是不肯和曹操對視,看天看地就是不看人,甚至在摸著一株葉片都發黃了,即將要枯死了的種在花盆里面的橘子樹。
“長的真好啊,誰種的,比我在南陽種的好多了,也不知道主公愿不愿意割愛,亮和他交流交流種植經驗。”
在劉備投誠之后,諸葛亮喊這聲主公就自然了很多,特別是發現曹操還是對劉備有優待的,偷偷給劉備那里的人,新兵都少一些。
不排除是曹操擔心新兵會被劉備的善良迷了雙眼,于是跟著跑了這種擔憂,但是論跡不論心,手底下老兵多些,戰爭打得更順些。
諸葛亮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不想再想那位諸葛丞相一樣,明知道自己那場北伐會死,留下來那么一份比遺書更像遺書的上表之言,也依舊頭鐵地為了蜀漢奔波。
為什么呢難道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更重要嗎
這不怪現在的諸葛亮不懂,一是他真的年輕,對于曹操這批謀士組來說,真按照年齡來看,能生出個諸葛亮的都大有人在。
二嘛,則是這年頭不流行效死。
不是說你跟了一個主公,就要拖家帶口一起跟著,主公的大業涼了,就一起去死,沒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