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和皇位的問題,還真的有人在考慮。
呂雉也好,武則天也罷,都在琢磨要不要重新選個好點的。
武則天的話,是看中了李隆基,根據天書話來判斷,李隆基應該還算個前期正常的人。
因為暫時還不知道會因為什么事情墮落,天書沒講明白,只講了晚年會昏庸。
怎么說呢,武則天完全不介意自己給下一任寫一份武氏版出師表。
倒不是說她有多認真多負責的意思,雖然武則天自認自己不是個明君,但是也肯定不算個昏君。
至于暴君
應該有點吧。
甚至在她跟著天書大搞特搞那些來自未來的知識的時候,她受到的議論是要比其他皇帝都大。
好在這也沒法比較,她也懶得比較。
自以女子之身稱帝的那刻起,武則天就沒有考慮過把那些無腦批判她的話當回事。
但是下一任這件事,確實是需要考慮的。
原本武則天是只考慮李家人的,嗯,你說武家人
空有野心,連事情都辦不好,最主要是看不到未來的人,得到了皇位也只會被人搶走吧。
別把大臣都當死人,真要逼急了,指不定就出個大唐霍光,廢立皇帝也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后世有更加離譜的權臣,指著鼻子問“陛下何故謀反”的事情,也就武則天不知道,不然高低代入這個。
至于上官婉兒,說實話,武則天是很看好的,能力不俗,眼見也高,如果是選賢任能,那么武則天估計會優先考慮上官婉兒。
而她的女兒太平公主,雖然比起武氏兩兄弟,要更聰明些,也不把皇位當做兒戲,是真的在關心百姓,但是和上官婉兒一樣,問題不在于非家族血緣關系了,而在于是個女子。
自己當女帝,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會有多么濃烈的惡意,男人的嫉妒心又會有多強烈。
似乎這不是個九五至尊,有權利號令天下的位置,而是個顯眼的靶子,妄議朝政的人多了起來,敢對皇帝點評的人多了起來。
武則天安排權臣拿起屠刀之后,那些聲音又如同鳥雀一般,頓時被嚇得自主禁言了,然后躲在不見光的暗處,再度悉悉索索地發聲,對人毫無傷害,但是主打一個惡心。
在聽完天書不打算生孩子的話之后,對武則天的觸動也不小。
生活在大唐的這么多年,根本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話。
漢惠帝時期就有法令頒布,十五歲不結婚的女子,加倍征稅,一直到三十歲為止。
而唐朝,女子十三歲就要結婚了。
而結婚之后,似乎就瞬間從一個女兒轉變到了一個女人。
而成了別人家的女人之后,生子就成了頭等大事,似乎不能生孩子的女人,就沒了人生的價值一樣。
多么荒繆的理論。
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的女兒,在特定的年紀出嫁,嫁給父母看好的人選。
成為一個溫柔賢淑的妻妾,努力生孩子,還得是男子,因為只有男子能傳承香火,傳宗接代。
憑什么
武則天當女帝,是出于自己對權利的渴望,可以這么理解,如果她能接觸到的不是皇權這條賽道,而是比如歐洲那塊的教會,她也會努力做到教皇。
是內驅力,是發自內心地對權利的追求,是想要掌控別人的心,而不是感悟到了女子和男子的不平等。
這也不能怪她,誰能想到呢
就像是在一個整體貧富差距極大的地方,作為奴隸,辛辛苦苦拼搏到了奴隸主的地位,她要的是自己成為奴隸主,有掌控奴隸生殺大權的權利。
這條路,她也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努力,默默付出。
在她當上奴隸主之后,或許會善待其他的曾經幫過自己的奴隸,或許會對和自己有關系的奴隸更好,但是讓她解放這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