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不知道,樹對大自然,對人有多重要嗎
或許是出身低微的緣故,朱元璋本人是十分熱愛種樹的。
甚至有律法規定,說是種樹多的農民會有優惠,當然,律法也會破壞樹木的人有懲罰。
實際上,在宋朝就有這樣的相似的規定了,或許有人會發現,“明月夜,短松崗”等等,詩詞中總是離不開“松”。
在唐朝,松樹的出鏡是它的身份,歲寒三友,每當描寫到堅韌不拔等意向的時候,就極其容易寫到它。
而在宋代,這可是財神爺
“種植墾荒,種桑樹棗樹,可以不繳納田租”,這是寫在宋朝的法律里的。
這也就有了,蘇軾這個貶謫在哪里,就在哪里享受生活的人,經常種植松樹的原因。
宋代的蘇軾,和唐朝的白居易,兩人都是種樹狂魔,事業也都不是很順利,于是就在貶謫路上,一路種樹。
當然,在環境的保護上,種樹的手段和這位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
有人靠自己獨特的保護環境的方式被譽為“環保皇帝”,這個皇帝和這個方式都是大家絞盡腦汁也想不到的。
那就是成吉思汗。
而他環保的方式則是積極發動對歐亞地區的戰爭,人少了,退耕還林的現象就多了,主要也不是主動退的,沒人了被動就退了,而這樣的情況,大大減少了碳排放。
可以說,成吉思汗一個人,抵過了上百顆樹木。
就是這個手段不太好人為復刻,有為道德,但是顯然,現在的環境已經惡劣到一種地步了,很快大自然就會親自動手來復刻這個“好辦法”了。
二工也差不多,和一公專注迫害空氣不一樣,二工進化了,它開始把自己污染的觸手伸進了水環境中,空氣污染依舊在加重,光化學污染也在影響著每一個人,甚至還有土壤污染。
和經過科學配比之后的農藥化肥不同,這個階段推出的,因為不懂具體怎么做,都是在嘗試,什么土壤污染,水質富營養化,都是常有的事情。
“真是想不明白,后世的人都在干什么”嬴政不理解。
他的陪聊搭子,蒙毅也不理解,雖然這個搭子的作用是聽的作用大于了陪聊,但是顯然,已經超越了很多兢兢業業工作的人。
比如還在勤勤懇懇做計劃表的李斯。
大秦對外戰役的計劃書做了一沓又一沓,但是沒有一個是讓滿朝文武都滿意的。
主要是呢,除了對匈奴,對其他國家,他們還不想做的太強勢。
可是一個個辦法,不是“碰瓷”就是“硬折騰”,從而讓人主動打大秦,不對勁,這太不對勁了。
要怎么才能被動挨打,主動還擊,越戰越勇,打到對方老巢呢
一窩子猛虎一個個掰著自己的手指頭想著勾引別人主動來打的計劃,奈何都不算是完全的受害者。
直到前段時間,一直在城墻上溜達,美其名曰“反思”的扶蘇公子,像是總算記得了自己是大秦的一份子,于是上朝來給大家伙想想辦法。
這多年的被浸入味兒的儒學思想和他本身受到嬴政和李斯影響頗多的法家思想,嗯,和這些都沒關系。
扶蘇能想到辦法,純粹是這個人就是個白切黑,披著羊皮的狐貍罷了。
“想讓別人打我們,這有什么難的”扶蘇不理解,什么故意挑釁的,痕跡都太明顯,但是戰爭這樣明顯的痕跡也不是不行,可想要最簡單的。
“示敵以弱,然后小兒抱金于鬧市。”
一個孫子兵法,一個左傳,直接點出了人性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