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本身也傲氣,直接上書了告老還鄉的辭呈,兩人誰也不讓誰,被郭嘉和諸葛亮分別勸住了,
荀彧看著天,看著彈幕上活躍的漢,或許這會是他最后的寄托。
江思瑤不懂他的無助和迷茫,她只知道,自己很缺一個能輕松靠高分的腦子,如果是荀彧的腦子,那可太好了。
這年頭誰不想問學霸愿不愿意租借腦子的,可惜是個無法完成的業務。
對于環境治理,我們可以進行分區域,各志各的,因材施教的現身說法。
不同的地方受到的主要環境問題也各不相同。
就拿西北來說,因為過度的樵采、放牧、開墾,導致土壤上已經缺乏了樹木、草皮甚至灌木叢的保護,土地從正常的荒原、草原變成了荒漠化的受害者。
這也讓我們華夏成了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到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甚至因為灌溉水的措施并不得當,還讓鹽分在地標聚集了,次生鹽漬化這種荒漠化現象也在西北地區產生了。
江思瑤說得這仨種會導致土地荒漠化的手段,每一樣都讓人揪心。
過度開墾,有,沒有了土地,自然會去自己開墾,這并不難讓人難以接受。
而正因為是容易接受的,實際上也有不少人會過度開墾,每個朝代都有“隱田”,就像都有“黑戶”一樣。
而這種多出來的,并不為朝廷知道的田,就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而這正因為是連朝廷都不知道的,鋌而走險的錢有風險,但是不需要繳納稅收。
這樣的田開墾的越來越多,也幾乎不上報,以往的環境不是沒有人知道,但是依舊是無人問津,不想處理的案子。
田也是越來越多,總會有一天,到環境承受不了的時候,自然就會爆發了。
至于亂砍亂伐,放牧,更是常規手段了。
大家急得在彈幕里紛紛開始呼吁號召植樹造林了,自己砍掉的樹自己想辦法種起來,何嘗不是一種負責呢
不過好在,荒漠化并非不能治,也是有應對的手段的。
首先呢,就是要預防潛在會有的威脅。
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合理利用水資源,試圖改變這些重回的次生鹽漬化的威脅還是太大了。
而水資源如何進行合理灌溉,之前有講過滴灌,差不多就能派上用場。
當然選擇植樹造林來抵抗也是個好辦法,雖然這個辦法是用過的辦法,但是沒有還真不行。
控制人口增長也是個辦法,正所謂不婚不育,芳齡永濟。人口增長速度下降,對于草原來說,威脅性突然就變小了。那么讓沙漠產生危機的人就出現了,那么就可以解決掉這個源頭
其次呢,對于正在沙漠化中的土地,讓它不再退化。
這一點上,植樹造林也就是良好的手段。
最后,要恢復土地沙漠化之前的生產力。
對于已經沙漠化的土地,我們依舊可以選擇安樂死的,讓污染物無痛進行下一輪,但是還是能搶救搶救。
比如說,退耕還林,退耕還牧之類的,就很適合。
很好理解,把不該種地的地方種地全都清退回去,自然就順利從“過度”變成了“適度”。
漢武帝劉徹就是砍了多少,加倍還。
光武皇帝劉秀果然,最近收了快好玉,轉型了吧。
明太祖朱元璋樓上乍一聽是我的東西,然后基因有怎么寫的,最主要的還是,還款為什么要還款給別人。
就是,為什么不是還給自己不理解,居然要多種還給自然
朱元璋不是不保護植物的人,作為愛種樹的皇帝,一天都寫滿了關于種樹的心得。
他只不過是不理解為什么還得在還回去,不如種樹。
江思瑤想了想,還是用自己貧瘠的話語安慰了一下。
挺好的,該還就還,種地不景氣啊,在n多年以后,種地都已經搬到屋子里陽臺上了,能在戶外有點久知足吧。
別要求太多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