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極擰著眉頭擔憂道。
乾隆點了點頭
“太子二伯說的沒錯,單單是前期準備就耗費了三年多的時間。朕給那些東遷的旗人們諸多恩待,每人到那邊了最少可以分到三百畝地,還有各種補貼,給他們搬家的盤纏、幫助他們在那邊無償建造房子、分耕牛、打各種各樣的家具,諸多好政策都往他們身上傾斜2。
為了能帶個好頭,在那邊順利扎下根,第一撥東遷的人,朕選取的大多都是權貴家族的后代,有咱愛新覺羅一族的,還有赫舍里、鈕祜祿、佟佳一族等等,這第一波人到那邊時,起初非常不適應,有許多人想法設法的往京城跑,朕心知絕不能心軟,否則八旗生計會以極快的速度拖垮大清財政,故而又出臺了更有針對性的三條鐵律3:對于東遷的閑散旗人,允許其將家眷們都一并東遷走,擅自違令逃回
京城的只要被抓到就得砍頭,而且那里地廣人稀,朕破例允許他們騎馬圈荒地、草地、林地,憑著這三條鐵律,那群人慢慢的在那邊住下來了,過了十年,此事才終于瞧見成效。
“而后朕又分批次做了第二回、第三回東遷之事,整整盯了十八年才把大批閑散旗人移到了東北,助力龍興之地的發展。
“前幾年在打下倭國后,朕又把一批旗人遷到了倭州,一是因為倭州盛產金礦、銀礦,朕讓旗人去那邊監督倭人開礦,二則為的是用幾代的時間徹底同化倭人,讓其從內到外變成我華夏子民。
八旗生計這事兒朕做了大半輩子了,若汗瑪法非得讓朕說一說對八旗制度的改革心得,朕也只能說一是擴大兵丁數目,二就是將富余的旗人往人少但卻極重要的地方遷移,總之得讓他們動起來,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老本,被當成米蟲被養廢
“說來,這個過程挺艱難的,耗費的周期也很長,見效緩慢,而且遷移與異地安置都需要大筆銀子,國庫前期得有充盈的銀兩做支撐,讓這些旗人能順利遷移過去,倘若沒足夠的銀子,那遷移就變成流放了,怕是會在京城引起不必要的動亂,畢竟八旗是咱大清的根本嘛。
“你說的不錯,這也是個辦法”,聽完乾隆說的幾段話,康熙沉思半晌才皺眉道,“這些遷出去的閑散旗人們在新的地方扎下根后,有優惠政策做扶持,再適當放開對中、底層旗人們諸多在務農、經商方面的限制,將其并入海貿、水師這種十分缺人的地方,想來八旗的生計問題會緩解許多。
“汗瑪法這話也在理,孫兒也會再琢磨一下您說的這話的。”除了地理“遷移”,未曾想到職務“遷移”的乾隆轉動著玉扳指若有所思道。
瞧著此事談的差不多了,弘晞也瞥了一眼懸浮在空中的倒計時小屏幕,發現只剩下一刻鐘的時間了。
他低頭瞧了一眼懷中的紅樓夢,電光火石之間又想起來了如今他三叔正帶著幾個文臣們編撰的康熙字典,忙轉頭對著康熙道
“汗瑪法,還有一刻鐘的時間就得走了,不如咱們直接從這里再帶一套康熙字典回去吧有成品在三叔直接往上面補充拼音多好能節省不少人力、物力與時間呢。
聽到太孫侄兒的話,胤祉也眼前一亮能高效率、省心力的辦差誰不樂
意啊
康熙聽完大孫子的提議,也點了點頭,反正康熙字典是他在任時期做出來的政績,早幾年編撰出來與晚幾年差別不大。
乾隆聞言未等康熙開口就轉頭對著自己十五兒子吩咐道
“顆琰,你去外面尋大太監讓其快些跑到御書房中取一套康熙字典送來。”顆琰頷了頷首忙轉身往外快步走。
康熙等人又趁著最后一刻鐘時間與乾隆多聊了會兒,等到顆琰言急急忙忙的抱著個小黃花梨木書箱快步回來時,也到了離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