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練小組哦不,如今正式有了編制,叫做巡山一隊,由于報名人數太多,阮曉露不得不做出篩選。
態度不端正的不要,影響整個隊伍風氣;體格太粗壯的不要,讓他們跟著林沖吃苦去,機會留給普通人;另外,制定淘汰措施,每個月進行一次體能測試,有進步的留下,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的請走,名額留給下一位候補。
就這么選了一波,選出二十人。再多了她也帶不動。
于是每天晨霧初歇時,梁山所有居民都會先后聽到整齊的跑步聲、隨后是編成號子的軍令軍規,這就是大家的起床號。有那住得離金沙灘近的,還能看到巡山一隊在此徒手訓練,哼哼哈嘿不亦樂乎。
數月以后,這二十人的體格肉眼可見地進步了。倒不是增了多少塊肌肉,也不是武功增益了多少境界沒那么夸張。但大家的精神面貌普遍煥然一新精力充沛,步履矯健,訓練時身上筋肉特別聽使喚,得到林教頭的額外嘉獎;更有個多年體虛、只能打掃衛生的老嘍啰,如今居然鼓起精神下山搶劫,而且搶回了二兩銀子,全山為止咋舌。
阮姑娘的訓練效果有目共睹。當然也有人酸,說這些老弱病殘基礎差,提升空間大,這才顯得她教學有方。但這說話的轉日被人發現,也在阮姑娘的客館門口,端著酒碗排隊補缺呢。
阮小二偷偷問她“妹兒啊,是不是遇上高人指點了,怎么突然學會這么多東西”
阮曉露依舊是老說辭“夢里那個仙女兒教的。”
樸實的阮家二哥深信不疑,還跟她說“下次遇上仙女兒,讓她別光教強身健體,教點殺敵的功夫。”
林沖也敏銳地注意到手下嘍啰的變化。有些原本基礎差勁、讓他勒令回去補基本功的,不知哪里得了高人指點,回來的時候,一個個精神抖擻,全身力道收發自如。雖然爹娘給的高矮胖瘦難以改變,但依舊算是脫胎換骨,整個人再也沒那種混日子的虛勁兒。
林沖沒費多大工夫,就問出來大伙的在哪兒刷的級。
“阮姑娘,士別日,刮目相看哪。”林沖把她請來壓跑道,不吝贊許,“但不知你是如何能讓這么多人都聽你的話。有什么絕招,也教教林某,免得我每日頭疼。”
專業教練的眼光就是不一樣。他知道,能帶好一支隊伍,領隊的個人水準固然重要,但領導力、號召力、如何能維持團隊的士氣和紀律,才是更關鍵的因素。
阮曉露連忙說過獎過獎。林教頭向她取經,肯定是說著玩的。
她說實話“不是我有多大能耐。我才管二十個,您管幾千個,完全不是一碼事。而且您想想,全山的嘍啰,不論基礎如何,心態如何,都得跟您練兵練陣。這是關乎山寨安危的大事,他們沒得選;而我這兒訓練的人,不論男女,都是自覺自愿,還經過報名篩選,都有充分的主觀能動性。那些懶惰的、懈怠的、看不上我這一套的,也自然不會來找我。”
這么一來,好像顯得她阮六姑娘比林沖還會練兵。其實說白了,是有個篩選效應。
林沖不太明白什么“主觀能動性”,但她這一番解釋,也立時就明白了,笑著嘆口氣,不說話。
阮曉露正準備告辭,林沖忽又提氣,想說什么。
這教練不爽快。她耐心等。
林沖過半晌,指著校場一角的新軍旗。
杏黃色軍旗硬朗挺括,用的是綿密好布料,可惜讓小嘍啰一通亂縫,針腳里出外進,不能細看。
好在軍旗這東西是號令用的,沒人在意美不美觀。
林沖“我看這個月新采買的布料嗯,確實比以往的都好,但是那個、不知”
阮曉露眨眨眼,“嗯”
這次送上山的布料,有半數都是張貞娘和錦兒紡的。但張貞娘不讓她說。
阮曉露說到做到,嘴嚴得很,林沖吞吞吐吐、旁敲側擊好幾句,她只是裝傻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