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自己糧食,趙梅幫他們做飯,包含用柴、水,一天一毛錢的辛苦費。
再加五分錢的菜,一毛五,輪到誰誰給錢。
菜是趙梅家自己種的,不大的小院里種了菠菜、絲瓜、茄子和南瓜。
做法就是清炒,加肉加蛋另算。
趙梅磕巴都沒打一個就應了下來,面染喜色。
于晚霞還有點過意不去“辛苦嫂子了。”
趙梅連連擺手,倒是生怕她們反悔,一疊聲地強調“不辛苦不辛苦,做飯辛苦啥啊”
吃飯的問題商量好,周嘉妮看了眼棚屋,她跟孫萍兩人商量,既然住在人家家里,不跟男主人打個招呼不合適。簡單詢問了兩句張開山的情況,經過他們同意后進屋打了個照面,說了幾句話,又回她們屋整理東西。
孫萍把用來包被褥的床單窩到盆里,跟周嘉妮她們商量“我看缸里就還有半缸水,咱仨要不要伙著洗床單”
分著洗怕不夠用。
周嘉妮心頭一動,出去找趙梅“嫂子,村子周圍有沒有能洗衣服的小河我們想洗洗床單,這種大件去河里洗比在家洗得勁。”
她知道村南有條小河,村里人洗衣服都去河邊洗。可知道歸知道,得過個明路。
跟出來的孫萍和于晚霞眼睛一亮,是啊,她們怎么沒想到
趙梅沒想到周嘉妮還知道農村這一特點,她趕緊道“有有有,就怕你們不習慣”
周嘉妮爽朗地笑道“不習慣也得學著習慣,我們就先去習慣習慣。”
她看向孫萍和于晚霞,兩人一臉躍躍欲試,心底還微微松出口氣。
給趙梅的辛苦費里雖然包含了用水,可用的太多也不好意思,能去河里洗衣服就太方便了。
三人拿上肥皂或者洗衣粉,把床單往盆子里一擱,張惠惠給她們帶路,還幫她們抱著搓衣板,一起去了村外的小河邊。
路上于晚霞興奮地道“我還沒在河里洗過衣服呢。”
孫萍笑道“我也沒有。”還問周嘉妮,“嘉妮,你洗過嗎”
這輩子她也是初體驗,周嘉妮就搖了搖頭。
前后腳的,劉月珍一臉嚴肅的去了趙梅家。
但進門的時候沒看見那仨知青,倒是跟要去上工的趙梅走了個對面。
趙梅趕緊打招呼“嫂子過來了。”
劉月珍視線快速掃了一圈,眉頭就皺了起來。
家里多了三個人呢,就算沒影也應該有聲啊,可如今安靜的跟沒多那仨人似的,劉月珍心里咯噔,她是不是來晚了一步,那仨在知道這家有個病秧子后,已經鬧著去找隊里了
有些知青就是毛病多。
劉月珍語氣有些不好“那仨知青呢”
趙梅見她神情嚴肅,跟著緊張起來,道“惠惠領著去河邊洗床單了,咋了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