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廠那邊答應了他們賒票的合作要求,只是勻給他們的貨不多,只有一十件背包,還給他們勻了一十幾套春裝,后者算意外之喜了。
就是出貨不慢,但廠里那邊供不上生產,所以賣完了就眼巴巴等貨。
張嬸兒兩人雖然依舊加工,可兩人速度再快也比不上廠里的生產速度啊,而且兩人做的還不是最后工序,廠里那邊也不會同意加工完直接上架,都有流程的。
周嘉妮就跟白昊陽利用空余時間找貨,白昊陽跑當地以及周圍的紡織廠,周嘉妮聯系齊陽那邊的老關系,就那殘次布能進點就進點兒,攢點布票可以多從服裝廠進點成衣。
一直賒賬他們底氣不足。
反正她這小百貨商店,東西不全,這次賣的東西也不保證下次還會有,但也有那么幾件稀罕東西,讓進店的顧客有種淘寶的感覺。
尤其老顧客。
比如這次從店里買了干香菇、干木耳,過幾天帶鄰居或者親戚來,一問沒貨了,再問貨啥時候到,姜新鳳就笑瞇瞇地“這個真說不定。”
受某些條件的限制,進貨確實還不能固定下來。
但小店開起來,每天都有進賬,一個月下來拋去所有成本、開支,能掙個一千五六左右。
姜新鳳就老高興了。
周嘉妮也開心,她除了忙學校的事就是絞盡腦汁搜羅能放到店里賣的東西,等今年春季的廣交會開始后,周嘉妮依舊拜托李敬黨幫她從南方搜羅東西。
這段時間手里也攢了點票,跟白昊陽商量過后,將布票勻出一半給李敬黨寄過去,讓她從南方買點漂亮的布料發過來。
剩下的留在店里運轉。
頭花上用到的小配飾也讓李敬黨幫忙買了些。
等忙完期末考試,周嘉妮收到了前進大隊那邊的喜訊分產到戶后糧食大豐收
張寶生都顧不上怕轉接電話的人能聽到了,他在電話里跟周嘉妮分享這個喜悅。
“麥子早就收了,早就想跟你說一聲了,劉通估摸著你快考試了,這才忍到現在。”
周嘉妮也高興,道“前陣子是有點忙,我們今年下半年系里準備安排實踐調查任務,我估計會分到農村改革和包產到戶這個課題,就是聽說調查的地區由學校統一規定,不知道能不能自己申請,要是能申請,我就申請回濱縣進行調查,看看能不能順便全面展開農村改革和包產到戶的工作”
張寶生激動地道“不需要在學校念書了”
周嘉妮“念,實踐調查也是課程的一部分,這是為明年的論文打基礎呢”
張寶生又問了兩句“明年該畢業了吧”
周嘉妮“明年年底。”
張寶生又問了幾句她開店的事,知道生意還不錯就放心了,又道“你上個月月底定的貨已經快生產完了,還有你讓村里人自己綁的炊帚、各家各戶的老絲瓜瓤你要絲瓜瓤干啥城里還缺那個”
周嘉妮笑道“稍微加工一下就是商品。”
老絲瓜瓤去皮,把籽控干凈,用大剪刀剪開,平鋪開用縫紉機沿邊固定好,或做成巴掌大小橢圓形的刷碗布,或拼接成蒸布,就算店里賣不掉,她放到群里開團也很受歡迎。
今年年初她還跟前進大隊那邊定好,今年秋季會大量收購干豇豆,但質量得過關,必須嚴格按照她規定的程序制作。
樂意配合的就帶著大伙兒賺點小錢,不樂意配合的也不勉強。
張寶生佩服周嘉妮的腦袋瓜,替鄉親們感謝了一回。
那些東西都不貴,可一分一厘也是錢,人家嘉妮開了店,還想著村里的父老鄉親,單這份情就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又閑聊兩句,末了問周嘉妮暑假回不回前進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