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周嘉妮針對農場經濟改革的觀點太絕對,經濟系還為此展開了一場辯論會。
幾年時間門,周嘉妮也習慣了同學們這種時不時就會爆發的討論,辯論并不能完全說是反駁,而是針對當前形式不同認可的不同意見。
周嘉妮本身倒是很淡定,認真記錄著同學們的論點,時不時針對不同意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等忙完了這一學期的考試,迎來大學時期最后一個暑假,暑假過后,所有人開始擔憂起畢業后工作分配的問題以及忙著找導師準備畢業論文。
周嘉妮也如是,她忙畢業論文之余也在糾結是等待分配工作和繼續考研。
舍友們也在擔心以后的安排。
不過學校那邊還沒有給出分配方向,大家只能先沉住氣忙畢業論文。
呂敏娟想回老家發展,不知道能不能如愿。
但她媽媽不想放下首都這份工作。
周嘉妮笑著建議“讓張嬸兒回你們那里自己開個店或者擺個小攤子不就行了。”
呂敏娟驚愕“這不是搶你的路子嗎”
周嘉妮夸張道“隔著十萬八千里,搶啥路子”
張嬸也急紅臉地擺手道“不不不,這哪行,這不是占你的東西了么。”
呂敏娟也覺得不合適,道“我想回家鄉,但誰知道能分到哪兒呢,說不定會直接留在首都呢,等結果下來再看吧。”
讓她媽媽直接拿嘉妮的東西去賺錢,她心里覺得過意不去。
而且回到老家,媽媽掙的錢肯定就不是媽媽自己說了算了,家里哥哥嫂子如狼似虎,何況她還有個重男輕女的爹,還不得把她媽當老黃牛使喚,還是光讓干活不舍得喂草料的那種。
雖然這幾年她媽幫了她不少,但她媽媽掙的錢都在媽媽自己手里捏著,好幾回她媽說讓她拿著,她不接。
她媽這幾年補了她多少,她心里都記著,還有幫她看孩子的恩情,等她能掙工資了,肯定要補貼回去。
想起家里那一大家子糟心的,呂敏娟覺得不回老家也行哎,這也不是她說了算的,得國家說了算。
不過周嘉妮也得留意起來,等畢業后要是呂敏娟不留在首都這邊,張嬸兒肯定得跟著閨女走,店里缺了個人,得補上。
倒是姜新鳳直接道“到時候問問小江,她小閨女沒工作,也會些縫縫補補的活,說家里人穿的衣服都是她小閨女自己做。”
是說家里干活的江嫂子。
周嘉妮點了頭。
如果張嬸兒能留下,周嘉妮也想再開個分店,到時候讓岳翠云過去管著,要是江嫂子的小閨女還沒找著工作,就讓她去新店里幫岳翠云。
老店這邊也得再找個人。
倒也不忙,開分店也是畢業后的事了,眼下沒什么比畢業論文更重要的。
周末邱則銘回來,周嘉妮跟他說起自己糾結的事,邱則銘道“我看你的想法應該不會放下手上的小生意,若你有計劃以后往大了發展,就考慮繼續讀研,不會限制你做小買賣。”
要是分配工作,如果分到政府部門,可能會有些限制。
“讀研有幾年的時間門,也更方便你認真考慮以后的發展路線。這期間門如果你改了注意不打算發展生意,等研究生畢業分到的單位和起步的職位級別會比本科要好一點。”
周嘉妮也想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