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途包成了八十年代的流行,廣告詞非常深入人心飛途,一家專業做包的品牌
這句話被印在報紙上,還特意放大了字體,無論誰看報紙,都能一眼看到大寫加粗的這幾個字,想記不住都難。
同樣也印到了工廠外墻上,無論誰從廠子周圍路過,都能看到墻上醒目的廣告詞。
正逢酷夏,周嘉妮特意讓人批發了老冰棍,所有車間干活的人上午兩支、下午兩支,中間安排廠里廚房熬綠豆湯,綠豆湯隨便喝。
消暑解渴
廠里工人私下感嘆“還是跟著私人老板待遇好。”
但也有人小聲道“要還是工人就好了。”
說這話的是廠里之前的老工人返聘回來的。
周嘉妮的廠子屬私人企業,肯定沒有正式工一說,但工資比她們之前高。可旁的福利待遇,比如看病廠里報銷,每月發各種物資票、單位托兒所等等這類福利,私人工廠就沒有了。
所以有一部分人心里存著遺憾。
但同樣返聘回來的人也有不認同的“知足吧,周廠長沒接收前咱倒是工人,可近一兩年天天放假,一年到頭也沒多少活,成天在家里閑著,工資都發不出來,有個屁用現在工資按月發,天熱了還發冰棍哎,要是廠里能讓孩子進來就好了,能留著給孩子吃。”
“那倒也是,我只是想不明白,咱以前好好的廠子咋說不行就不行了呢”
“肯定咱最后那任領導不行”
“也不能這么說,聽說好多比咱廠規模大的國營單位,也有快發不出工資到了。”
“真的假的啊”
大家一邊跟旁邊機位上的人說著話,一邊手上忙活個不停。說話歸說話,工作卻不敢懈怠,人家私人老板可不允許你上著班納鞋底,或者把瓜子放機板上,干會兒活磕著瓜子歇會兒,人家說辭退真給你辭退。
現在廠里分了兩個陣營,暗暗較勁,一半是廠里之前的工人,另一半是周老板從社會上現招的有縫紉底子的人。
前者總覺得外頭招來的不如他們專業,他們畢竟都多年工齡的老手了,可要是讓外頭的人比了下去,可真對不起制衣廠女工的身份。
后者則憋著一口氣,他們沒當過工人咋啦沒進廠干過活咋啦手藝上不比你們差。
有這口氣憋著,大伙兒鉚足了勁兒不想讓廠里老職工壓一頭。
而外招的人里其中一部分還是最早跟著周老板干活的人。
不少廠里返聘的人覺著,這放在古代就是屬于從龍之功啊,要不那個大娘年齡都那么大了還能跟著進廠來上班呢。
要是這條件都要,下回再招工她把家里婆婆喊過來
張嬸兒還不知道她讓一小部分人心里略略有點不平衡,她正埋頭踩著機子,動作嫻熟的上著手里的背包部件,速度一點也不比周圍那些年輕點的女同志們慢。
其實進廠的時候周嘉妮想直接讓她擔任組長,張嬸兒又露怯了,她心里對工人還是有點點仰視的心理存在,畢竟車間里有一部分是廠里之前的正式工,她擔心自己管不好,也擔心人家不會拿她當回事,給嘉妮管不好再重新回到生產線上,這不是給嘉妮丟人么。
索性就拒絕了,她就蹬機子吧,蹬機子更自在。
她愿意出來上點班,女兒也支持她,況且鳳丫上了高中后就開始住校,也不用她接送照顧啥的,閨女每天忙工作,她自己在家里也悶得慌,趁著自己還能干點就干點。
周嘉妮主要是擔心她年齡大了,老坐著低著頭不光腰受不了,頸椎也受不了,但她堅持,周嘉妮想著先讓她這么干著,找機會再調個輕松點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