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琳沒多猶豫,下單了兩條。
到貨后確實不怎么好看,但上手一摸覺得材料還行,過了一遍水之后,越發柔軟一些,姚鳳琳頭一次覺得買到的小手帕挺稱心如意。
尤其越用越喜歡,雖然越洗越難看。
后來碰上那個團長再開團,又買了兩三條,是勉強搶到了兩三條,那個團長可能不舍得賣,每次開團摳摳搜搜的,幾條幾條的開,一次開十幾條都算量大了。
她想著慢慢攢吧,不光孩子能用,她還買了幾條男士用的,灰藍格子的,給爸媽用也很合適。
結果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東西,后來見那個團長經常開別的團,賣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小手帕卻沒再賣了。
元松青準備開一家滇菜館,在裝修風格上除了增加滇省元素外,還搭配了開始悄悄流行起來的懷舊風。
這是他下決心辭職后的第一次創業,非常上心,先跟設計師一點點討論、溝通,將滇省元素與七八十年代的元素結合,并親自從網上挑選具有那個時代的裝飾品。
他不想買仿品,就從某個工藝品收藏網站上買二手舊物。
但這種物品的庫存大多都只有一件,買完再找另一家,需要拼七拼八的湊,想要的東西還不能一次買齊。
他這家店上下兩層樓,需要搭配的裝飾很多,只能一點點搜集。
元松青買到了二手帆布斜挎包,包上印著具有那個年代的標語;買到了當年某國營廠的工作服;買到了二手搪瓷缸,這個搪瓷缸有點破舊了,好幾處掉漆的地方,但做工和材質方面,網上那些現代制作的懷舊搪瓷制品跟真正從那個年代留下來搪瓷制品完全沒法比。
而且數量遠遠不夠,有些價格實在太高,他覺得沒必要,便很耐心的一點點收集。
在他的設計方案里,想把進店客人喝茶的杯子全換成搪瓷缸,上菜的盤就用七八十年代的搪瓷盤。
但這些就得考慮到尺寸統一,最好是新的。
可根本不可能嘛,哪兒有那么全新的搪瓷制品傳下來所以只能從網上買現代制作的搪瓷缸、搪瓷盤。
元松青找了好幾家,每家買一個,回來對比質量、花色這些。
同樣尺寸,拿在手里一掂就知道,跟他淘到的那幾個二手物件根本沒法比。
做工上不看別的,單看缸子蓋上那個凸起的提手,現代加工的這些就有點敷衍,不如老搪瓷制品好拿捏,現代的缸子蓋捏著的那個提手不光短,中間的凹陷不明顯,捏的時候感覺沒有著力點,不好用。
老式搪瓷制品就沒有這個問題,而且明顯更厚實一些;現代制品有點輕薄。
一連看了好幾家的樣品,都不太滿意,買哪家的就都無所謂了。
搪瓷盤也是,太薄,沒有質感。
正為這些事焦頭爛額之時,那天看到有人發時空精選團購平臺的廣告,就進了平臺的群,想著開店后需要用到的雞魚肉蛋、各種時令青菜等等,如果平臺上的東西真的物美價廉,這也是個不錯的采購渠道,就一直在群里混,不時的買點東西。
沒想到也是巧了,那天就剛好看到有人在群里開團賣七八十年代的草帽,圖片上甚至還印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口號,還有在城里很少見到的斗笠,更戳他心巴的是這人還開了搪瓷缸的團,并注明全新原廠老貨。
元松青正喜的跟什么似的,結果只來得及搶了兩頂草帽三個茶缸就顯示售罄,斗笠都買著。
再一看開團總數量,險些沒氣死,進群這么長時間他還是頭一次見單種商品只有十幾個就開團的
算了,先看看質量吧,他還擔心這人虛假宣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