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爻就是將這個問題重新的踢給了李嗣業。
“呵呵,有意思,小子,不錯。切記一點,行軍者,若是遇事有不懂、不明之處,切不可肆意而妄為。需再三思量之后,再下判斷。”對于李爻的這番表現,李嗣業也是一臉肯定的點了點頭。
“我去,嗣業大佬,您這一會兒白話文一會兒又是文言文的,究竟是幾個意思嘛?”當然了,李爻的這番抱怨依舊是不敢說出口的。
雖然李爻已經確定了李嗣業暫時是不會弄死自己的,可是誰又能夠保證自己吐槽了一句之后,會讓這位猛人改變最初的想法呢?
李爻可是不敢去賭的。
所以,李爻就是做出一副聆聽狀,繼續等待著李嗣業的下文。
“你既然知道我是李嗣業,相比對于我的生平事跡也是有所耳聞吧?”李嗣業突然開口向著李爻問道。
“當然!‘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何其壯哉?”
就算是李爻現在和李嗣業之間的關系很有可能在之后的某個瞬間變成生死之敵,但是,對于李嗣業這個人,李爻還是非常的敬佩的。
就像是香積寺之戰,若是沒有李嗣業的挺身而出,將已經頻臨崩潰的大唐軍隊的士氣給挽救了回來,不然不要說唐軍最后能夠打贏這場香積寺之戰了,甚至就連平定安史之亂的時間都要推遲不知道要多久呢!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要知道當時唐軍由廣平王李俶和郭子儀所率領的大唐軍隊15萬人眾,以及向回紇所借騎兵4000,號稱20萬人眾向著長安進發,意圖收復兩京(西京長安以及東都洛陽)。
這支大軍在長安城西香積寺北、灃水以東地區與長安城中的10萬叛軍交戰在了一起。
一番交鋒之后,安軍占據上風,隨即乘勝追擊,而唐軍這邊軍心大亂,甚至各部都是出現了逃兵的情況。
要知道這可是在戰場之上,逃兵的出現更加刺激到了那已經搖搖欲墜的大唐軍心。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雙方正面交戰之時,兵械之利、兵馬之強固然很重要,但是,最為重要的卻是軍心。
不然也不會出現“亂我軍心者殺無赦”一話。
雖然這段話最早的出現應該是在三國時期,楊修對于曹操的那段雞肋的軍令所做出的判斷,從而導致聰明反被聰明誤。
但是,這段話卻是流傳至今,備受推崇。
而就在唐軍軍心大亂之時,李嗣業這個猛人卻是直接脫去了戰袍,袒胸露懷,手持陌刀,沖入敵陣,連斬數十人之后,大唐軍隊在看到李嗣業的勇武之后,才漸漸地穩定住了那已經搖搖欲墜的軍心。
從而打響了接下來的反擊之戰。
在那之后,唐軍才算是大舉反撲從而一舉拿下了長安城,收復了此行目的的其中一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