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里已經沒活人了。”
贏舟思考了一下,用不怎么熟練的方言回答“我最近經常做夢,夢里有人在那里等我。”
他是漢人,藏緬語能聽懂,不會說。他說的是自己老家的方言,雖然是西南官話,但有很重的康巴語痕跡。讓本地人來聽都未必能聽懂。
裴天因突然道“許家寨的人死了活該,等你的未必是好人。”
“為什么”
“他們養肉太歲。”
贏舟不由得一愣。
太歲。他又一次聽到了這個稱呼。
一開始,是賣山貨的老伯泡太歲酒。
后來,是指路的婆婆,說許家寨的人養肉太歲。
再后來,要進山,老獵戶讓裴天因拜太歲。
最后,就是現在。
贏舟“我六歲就被拐走了,今年二十,這是第一次回家。太歲到底是什么”
“大封山里有很多個寨子,在解放前,一直互相敵視。那時候可沒什么一家親的說法山里的資源有限,只有最強壯的人和他們的家屬可以活下來。”
裴天因的聲音斷斷續續的,大概是因為在攀爬懸崖,呼吸微沉,聽得人耳朵發癢“有個獵戶誤入大山深處,大家都以為他死了。結果開春的時候,他從山里走了出來,說在山溝里,是靠吃太歲活下來的。還說太歲可以再生。大家再也不用擔心冬天會餓肚子。”
不用餓肚子,這是生活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最樸素的愿望。
他們靠天吃飯的時候,并不知道在幾百里外,自己的同胞已經富裕到可以把牛奶倒進河里。
“太歲,長在樹根上。像菌子又不是菌子。就像那個人說的一樣,割下來,第二天就能再生。于是家家戶戶都開始養太歲。”
“最開始長在木頭上的,叫木太歲。”
那就是老獵戶讓裴天因祭拜的東西。
“再然后,有人發現,石頭上,也能長出太歲。于是那叫石太歲。”
“太歲甚至能在水里長出來,那叫水太歲。太歲很好養活,不需要飼料,不需要澆水,甚至不用光照,第二天就能長出一大團山里人靠它,熬過了一個糧食匱乏的冬天。”
“不同的寨
子對它的看法不一。有人把它當山神,敬若神明;有人把它當山鬼,避之不及。”
贏舟琢磨,是他的腦海,自動把裴天因的話翻譯地這么文縐縐。
“但又一個冬天結束后,吃太歲的人。全都病死了。村里的苗醫、彝巫,都治不了。后來也就沒人養太歲了。”
裴天因“我父母就吃了太歲。在我很小的時候沒了。”
贏舟“那你”
“不知道,沒死成。曲目朗嘎說,是山神憐愛我。”
曲目朗嘎是護林隊老獵戶的名字。
裴天因“而從人身上長出來的,就叫肉太歲。有人說,肉太歲能生死人,肉白骨。許家寨的人就是拐了個人,偷偷養這個。結果爆發了瘟疫。渡河索道就是那時候被其他寨的人割掉的。怕里面的人跑出來,把病傳給別人。”
“那你覺得太歲是神是鬼”
裴天因思考片刻,反問“一定要是鬼或者神嗎。為什么不能是人”
元問心和荀玉都能聽見耳麥里,裴天因的聲音。
但沒一個人能聽懂這小子說了什么。
后來贏舟也不好好說話了。
這讓荀玉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