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意第一次嘗試做聯名珠寶,是和馮老師一起。
馮老師是國內小有名氣的油畫家,色彩的運用結合了西方的明艷大膽和中式的淡雅水墨,香蜜湖的畫室里掛滿了他自己的作品,也經常邀請藝術家朋友來家中喝茶聊天。
鐘意每次去香蜜湖都很愿意去馮老師的畫室坐會,欣賞滿墻的色彩斑斕和藝術筆觸。
等到周聿白再說起小時候學畫的經歷,鐘意才知道馮老師是梁鳳鳴專為他請的老師,直到他去美國念書才結束課程,后來馮老師去美國辦畫展還特意去照看周聿白,沒想到一來二去,因此撮合了一段長輩戀情。
鐘意以馮老師的畫作和這段故事作為靈感,琢磨出了一個系列的珠寶作品。
用了很多色澤感分明的寶石來貼近馮老師的作品風格。
她的設計風格跳躍度很大,時而艷麗活潑時而素淡憂郁,底色總有種干凈又纖細的美。
也許可以歸結她的性格和個人經歷。
在娛樂圈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群和不同的風景,人生也有過跌宕起伏和色彩模糊的故事。
這次的聯名只是興起之作,沒想到效果卻出乎意料地好。
甚至有不少媒體采訪報道。
她最近有接到某些知名品牌或者獨立設計師的合作邀約。
或者是“先鋒女性”的晚宴或者活動的邀請。
鐘意從不認為自己是先鋒女性。
她不缺錢,也不看重名利,更不在乎曝光。
職業選擇也是突然興起,想做就做,一口氣扎根了進去。
梁鳳鳴站在女性的商業角度,覺得鐘意錯過了很多好機會。
但周聿白倒是很保護她這種創作態度。
自打上次在米蘭她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他幫她打造品牌的設想后,他就再沒有插手她的任何一項決策。
只是有問過她,什么時候會有屬于他的第二件珠寶
胸針、領帶夾、或者戒指。
那枚求婚粉鉆靜靜地躺在家里的保險柜里。
鐘意偶爾會拿出來欣賞下粉鉆美妙又璀璨的光彩。
而結婚的對戒需要她親手設計。
不拘是什么材質和形狀,那是她和周聿白的故事。
鐘意的腦海里一直沒有浮現出戒指的形狀。
這件事就一直擱淺下去。
周聿白只能等。
都住在一起了,兩人之間也只差了個名分。
其實鐘意連名分也沒那么在意。
只是每次鐘意和父母打電話時候,周聿白總要湊過來,對著話筒或者鏡頭喊一聲爸媽,語氣溫和地跟兩位長輩聊幾句天氣和瑣事。
鐘爸爸和鐘媽媽對他的態度拘謹客氣有余而親熱度不足。
但私下會不放心地跟鐘意問各種問題。
做父母的常態。
乖乖女兒遇上這種深沉高位的男人,雖然難以拒絕,但又十分不放心。
極難抉擇。
只能旁敲側擊地問鐘意什么想法,打算何時做決定。
但鐘意顯然沒有這種擔憂。
她該有的一切都有了。
有足夠的親密,又不過度捆綁在一起,忙得時候各顧各的事業,閑的時候坐在家里一起煮菜吃飯。
并不要求周聿白的愛來證明自己,或者讓自己更有安全感。
周家的情形更加微妙。
周聿白身邊的人都希望他早點把結婚的事情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