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圣想到自己去到西北方時,大家告訴自己匈奴人頻繁的動作,沒有多加猶豫,回答道“肯定是要先搞定周邊的小國。”
姚芹點頭,繼續問道“那你覺得,在南朝送了公主出去,明擺著軟弱好欺的情況下,匈奴人會雙線開戰嗎”
郭奉圣不解地問“他們會停止來劫掠”
姚芹搖頭“他們會停止大規模的劫掠,以防出現戰爭,而不會禁止有些部落自發的小規模劫掠。”
看到郭奉圣不解的樣子,姚芹換了個說法“也就是說,他們會去村鎮里掃蕩搶劫,但是不會來攻城。”
郭奉圣立馬理解了這個大規模和小規模的區別,不明白地問“為什么這么肯定匈奴不會攻城”
姚芹給出了解釋“因為匈奴人的人口、糧草、生產力和經濟水平并不能支持他們雙線作戰。”
未來一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大爆發的情況下,一戰一戰中不少國家都是被多線作戰拖垮了國內經濟,更何況現在農牧為主的情況下,一個國家能撐得住多久的戰爭
草原放牧來說,以現在遷徙式的畜牧方法,單位生產力遠遠比不上南朝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匈奴要是雙邊開戰,除非西北小國和南朝有一方不堪一擊,不然都會讓匈奴人陷入戰爭的泥潭。
這個觀點姚芹是有數據支撐的,來自于自己在盛明書院時和同學們的交流,大概了解了各個部落的生產情況和人力情況,又估算出了匈奴整體的情況。
誤差一定很大,但是在戰爭這個吞金獸面前,姚芹估算的誤差就沒有太大影響了。
這個工作在做的時候,姚芹就和云破軍說明了,云破軍當即就很支持姚芹的想法,和姚芹一起做了不少工作,在估算出匈奴人的情況之后,兩人一起推演了很多次,得出的結論都是,但凡匈奴王懂點數學知識又真的和盛明書院里這些人吹的那么圣明,六至八年之內,他都不會主動和南朝開戰。
想也知道,和西北開戰至少花費兩年,消耗西北人民鎮壓起義至少要兩年,準備打南朝的糧草軍備至少要兩三年,還要給匈奴普通民眾休養生息的時間,再怎么壓縮,也短不了。
就連匈奴人為什么要公主和親這件事情,在回來之后,和云將軍的智囊們一起分析,大家也找到了答案匈奴人就是為了試探南朝的態度。
如果南朝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和親,還是在沒有適齡公主的情況下讓公主和親,說明南朝朝廷兩三年內都不會主動進攻匈奴,因為他們很慫,沒有這個膽子,匈奴人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現在出兵西北。
如果南朝答應了和親,最終讓郡主嫁出來,那說明南朝人暫時沒有和匈奴撕破臉的打算,不過也可以晚一年對西北用兵,多做一些囤積準備。
如果南朝斷然拒絕,那么匈奴一定要分兵警惕南朝,防止用兵西北的時候被南朝人偷家。
誰能想到,這么簡單的道理,南朝那群頂尖的“人才”們因為慫或者利益,一點都沒有想到,就這么答應了匈奴呢
憑借著姚芹和云破軍調查出來的數據,大致了解了匈奴人囤積的糧草只能足夠他們單線作戰,又有郭奉圣帶來的西北小國人的信息,云將軍整個智囊團都得出了一個結論不能讓匈奴這么毫無顧忌地出兵西北
收拾完西北,匈奴人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了。
因此,云將軍必須要表態雖然我們朝廷里都是群慫包,但是老子還在這里呢老子可不會放過你們,會盯緊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