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官員準備上報,親衛首及時領按住了云破軍:本地的父母官有守土之責,他們上報情況后,朝廷自然會派官兵來圍剿亂軍,我們本來就是以私人名義尋找將軍,實在不必多事。
云破軍已經是十歲的小少年,收到家中多年的教育熏陶,本身也不傻,自然明白親衛首領為什么阻止自己,無非是因為云家軍累世功高,難免惹皇帝忌憚,對于地方軍權相關事項,實在是不宜插手。
府城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朝堂于是震驚。
南部動亂已遷綿四城,方有急信送來,知府和當地千戶都是干什么吃的朝堂震怒。
不管朝堂怎么震驚于南方朝政糜爛,也不管朝堂怎么震怒于南方的官員尸位素餐,事已至此,最重要的是鎮壓起義,避免南部亂軍規模進一步擴大。
是了,現在大家都說對方是亂軍,而不稱呼為亂民了,實在是亂民沒有這么大的聲勢,更做不到一月下三城。
而后更是三天五天一戰報,附從作亂人員日趨增加。
亂軍的軍字,在于對方已經形成了成體系的軍隊。
這事還要歸功于云居安頭上。
眾所皆知,農民起義戰爭在一開始的時候怎么打用人命堆運氣好的,能夠不死,自然能享受戰果。
如果運氣一直很好,再加上一些能力,那就能稱為一只隊伍的首領了。
這種戰爭中,不要指望什么戰術什么戰略,都是大字不識貧苦出身未曾經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老農民,懂什么戰略戰術
你說的頭頭是道,人家直接扛起斧頭大喊跟我沖
這般情形之下,自然不存在什么方式方法了,無非是人餓的不行,受到活下去這一信念的驅使,以不怕死的姿態蟻多咬死象,攻克縣城分錢分糧。
這種情況下,以實力一直活下來的云居安和親衛甲自然受到了關注,慢慢也吸引了一些腦子還算靈光的人模仿他們的舉動,提高自己的存活率。
模仿過一次兩次之后,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對兄弟是有真本事的
亂世人才輩出,有領軍能力的人就如同錐子一樣突出,知道他們有本事,想要錢想要糧想要女人但是更想要命的人怎么會不擁護他們。
于是有那么一群人就慧眼識珠,鐵了心跟平安兄弟兩干。
恰逢此時,化名平義的親衛乙也醒了,來到亂軍之中和云居安倆人會和,卻被醒目的災民一聲呼喚:平家三兄弟,豈不是和劉關張相像仿佛
這一呼,可謂是百應。
要知道云居安即使處于亂軍之中,仍有仁義之心,不僅一開始的時候阻止了屠城之舉,后續更是多番幫助城中父老躲避兵禍,往日被人戲稱為圣人下凡,現今一說,這番舉動和劉皇叔的仁義之舉又有和區別
加上他的兩個弟弟平家和平義,也都為以一當十的猛將人選,和關羽與張飛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