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院長覺得,姚家人大老粗一個,也沒聽說有請專門的老師,考不過不是很正常
但是院長萬萬沒想到,姚芹是個鉆到錢眼里的卷王。
出話本賺錢之后,姚芹就對出書這一行業起了非常大的興趣。
因為知識的壟斷,從古代直到民國,文化分子的日子一直都很好過,特別是稿費,和現代是沒辦法比的。
當然,古人有時候出書要倒貼錢,那主要是因為出的書不受歡迎,雕版排版印刷的工本費人家書坊不愿意承擔。
但凡是有些名頭或者寫的話本故事受歡迎的,那潤筆費是大把大把地拿。
為了邀請姚芹寫第二本話本,書坊直接把她第二本的潤筆費提高到了六倍。
得知潤筆費的金額,姚芹覺得,自己沒事都不需要折騰什么生意了,多寫幾本狗血文不好嗎
看到姚芹這幅每見識的樣子,榮少爺忍不住說她“你這才哪到哪兒啊人家出科舉時文的,一筆潤筆費能有你十幾倍,要是名家,能有幾十倍”
人們可能舍不得花錢買話本,但是絕對舍得花錢買科舉輔導書
就是現代,銷量最高的也不是什么,而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和公務員考試真題集。
花在輔導書上的錢那能叫花錢嗎那叫投資啊
榮少爺無心的話算是給姚芹指明了方向每天現編情節,想破腦袋也就編幾個,相反科舉輔導書只需要歸納總結,完全可以和寫話本齊頭并進啊
有了這種想法,姚芹當即就問哥哥姚蘇要了他全套的科考資料,埋頭開始自己的賺錢大計。
經過后世高考六門課程和中考九門課程洗禮的姚芹表示四書五經就那么幾本,加上各種集注,歸納起來能有多難
姚蘇和姚蒼在看完姚芹的第一編之后,就瑟
瑟發抖地找到了榮少爺“我妹她可能是個天才”
榮少爺非常驚訝,連忙追問怎么回事,在知道姚芹花了兩個月學習進度就趕上兩個哥哥之后,忍不住討來姚芹的手稿,想要好好看看她是怎么操作的。
這一看之下,榮少爺驚訝地發現姚芹寫出來的應試指南真的挺有用的
水平大概只能相當于是個秀才的姚芹并沒有好高騖遠,她就是搞了本童生試寫作指南,直接拆分各個應用文的結構,類似于總分總,而后如何細分,再對于每個結構分析如何填充內容,并且整理了近年來周邊童生試題目,對每個題目怎么寫作進行了分析,并且表示相關材料可以應用到哪一類的主題中。
簡而言之,就是一本申論寫作指導。
但是這年代,沒有人寫的這么細致,即使是科舉名師,也就是帶著學生歸納,幫著學生通過一次次的練習靠近閱卷標準。
榮少爺敢說,如果學會姚芹這番套路,江南等地可能還考不上童生,但是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是真的有可能在姚芹的指導下成為童生的
就算在京城,也不能說它完全沒有用
在得到榮少爺的肯定之后,姚芹可算是支棱起來了。
之前自己編童生應試指南,那就是嘗試搞搞,現在姚芹覺得,能夠把模擬試題、重難點講解、跟我學1000道破題等等都給安排上
輔導書出的好,金錢上沒煩惱
為了自己出書大業的順利進行,姚薦、姚蒙、姚芝和姚薔都被姚芹抓了壯丁,姚薔也因此在哥哥們想要摸魚放松的時候,被他們教導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蒙童必學科目。
姚芹的第一本科舉輔導書一經出版,廣受追捧,金錢給了姚芹十足的動力,讓姚芹頗受激勵,一頭扎進了科舉的研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