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從哪里來回哪里去,這幾乎是一條鐵的定律。
但是這里面刨除一種人,那就是結婚帶孩子的知青,而這一項也就導致了,八十年代的初期,不少知青為了回城,拋棄妻女。
當然,也有為了回城的女知青,拋夫棄子,也有為了丈夫和孩子,徹底留在原地當知青的人。
這些人不過是政策下的滄海一粟,甚至,沈美云他們自己也是。
只是,這些話她不能說,也不敢說,只能說安靜地看著時代的洪流朝著前走。
一如他們這樣。
見沈美云長久不說話。
陳秋荷突然道,“我們回去后還是住大雜院嗎不知道上面把房子還給我們了嗎”
這才是麻煩的事情。
當然,這也是沈美云和季長崢為什么會跟著一起回來的原因,他們怕這邊的人刁難陳秋荷和沈懷山,兩人都是在外面呆了多年,家中親戚又靠不上,那被欺負的時候,才叫一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這個沈美云倒是沒回答,回答她的是季長崢。
季長崢低聲道,“按照政策來說,是返回到原處,但是這里面具體的操作細則,要看當地街道辦如何操作。”
這下,陳秋荷和沈懷山也不由得憂心了幾分,“那若是街道辦為難”
剩下的話還沒說完。
就被沈美云給打斷了,她握著陳秋荷的手,“媽,有我們在,你放心。”
這才是她和季長崢要跟著來的原因。
這種堅定的話,是極為安慰人心的,就好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火車疾馳,車窗外的的景色呼嘯而過,陳秋荷神色怔怔地看著面前的女兒。
人還是那么一個人。
可是當年那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能夠為父母遮風擋雨。
這讓陳秋荷心中感動,感慨,以及五味雜陳,她只是用力的回握著沈美云的手。
這一路上,她都不在是言語,女兒在身邊便是最為強有力的靠山。
因為他們一家人在一起
從哈市到北京火車站,走了將近一天一夜,等下火車后。
沈懷山和陳秋荷看著那闊別七年的北京火車站,二人都有些復雜,他們站在臺階之上,看著下面的人來人往。
“七年了,北京火車站好像一如既往,沒有任何變化。”
還是那般雄偉大氣。
沈美云牽著陳秋荷的手,“是啊。”
“我們也沒有變化。”
這是真的,她看向陳秋荷和沈懷山,兩人在前進大隊七年,瞧著精神頭反而還養的足足的,比當年才離開北京的時候,狀態好了很多。
這也是必然的。
在前進大隊前頭有陳荷塘撐著家,后面有沈美云支援錢和票,陳秋荷在家做一日三餐,種個小菜,日子安逸。
沈懷山則是每天去衛生所出診,社員們把他當做頭號恩人,牛大夫性情爽朗直白,在那上班幾乎沒有任何勾心斗角,也不用去做政治關系往上爬。
這樣的七年下來,對于他們來說反而是修身養性了。
兩人的頭發比以前更黑了一些,面容也沉靜了不少,眼神聚光而有力,帶著幾分坦然。
這是經過苦難之后的平靜。
所以,這七年對于他們家來說,也不算是壞事,日子清苦,但是精神卻放松。
聽了沈美云的話,陳秋荷想了想,“也不是沒有變化。”她的目光放在季長崢和陳荷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