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好,“好吃又劃算”的說法在大家眼里都成了笑話,甚至大家都以為裴氏食府特別難吃,安利更是根本發不出去。
但凡提到“裴氏食府”,對方就一皺眉,就那個碰瓷宋家酒樓,特別特別難吃的裴氏食府
你還安利我,朋友,怕不是你自己吃了虧,要讓我好朋友吃虧一塊走吧不去不去。
信息化社會,大多人被安利餐館,都會下意識搜下網上評價。
哪怕是不怎么關注美食,沒看到夢圓微博的,只要一搜,搜到的都是謾罵。
被潑了幾回冷水,樂意給人安利的越來越少。
甚至不少人怕被看到來裴氏食府吃丟臉,都不來了。
客人越來越少,原本天天排隊,現在限量的200份一半都賣不完。
偶爾來點新客,也不是為了菜,而是純粹為芝麻露來的,不少人都跟裴宴抱怨,說這集贊活動太不合理。他們一發朋友圈,別說點贊了,不被罵收了老板黑心錢都算好,哪里集得滿500個贊
一周過去,裴宴只賣出八百多份套餐。
這樣下去,想完成新任務簡直天方夜譚。
裴珠安慰她“這樣已經挺好了,不是賺得也不少本來就是莫須有的罪名,說不定過段時間大家就都忘了。”
她經歷過裴宴全網黑時期,這次出事,雖然也不好過,但比起當初,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裴宴不愿讓裴珠擔心,沒說什么。
但她心里清楚,網友很難忘了這事,她跟宋家酒樓靠得太近了。
這樣下去,只會惡性循環,無法拓展新客,純粹靠回頭客,能維持多久
回頭客是會膩味的。
更何況,新任務她必須得完成。
裴宴咬著指關節,要不然改一下招牌套餐b的內容,換成魯菜以外的菜
不,這不會有用。
反倒會被認為是“做賊心虛”,錘上加錘。
在娛樂圈,類似的事裴宴見得多了。
道理一通百通,反駁是沒有用的,只會被當成狡辯,想要真正澄清,就只有拿出確鑿的證據她裴氏食府不難吃,甚至比宋家酒樓還好吃。
夜里,前段時間太累,裴珠早回去休息。
裴宴留下來收拾店里,想了想,給邱老頭去了一個電話“邱伯,您知道怎樣請食評家上門品鑒么”
邱老頭說“要么你有名,或者是老字號,人家主動來。要么就得花大錢。”
“大錢是多少”
“看食評家名氣,有名氣一點的幾萬、十幾萬甚至更多。不過你這種開蒼蠅小館子的,除非給的錢特別多,不然人家不會樂意來,”頓了頓,“怎么突然要請食評家”
裴宴斟酌著說“遇到了點麻煩,現在在網上風評不大好,只有認可度高的好評,才能幫我逆轉風評。沒有什么更便宜的辦法么”
這么多錢,她壓根拿不出來。
“有倒是有。”邱老頭能想到的,頭一個就是華國美食月刊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欄目。
可是,這個欄目不是想上就能上。
華國美食協會長期舉辦“尋找身邊美食”活動,每年被推薦的餐廳飯館不知凡幾。
但協會的食評家有限,其中有些甚至不愿去評鑒這些無名無姓的小飯館,愿意給這欄目撰稿的就那么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