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位的海報,裴宴是請王薇薇的小姐妹程依依做的。
程依依他們公司就是做的廣告行業,她本身也是個很有能力的設計。
因為很感謝裴氏食府的芝麻露治好了她的禿頭,所以程依依給裴宴算的是友情價中的友情價。三幅不同大小、不同圖樣的海報,一共只要了她一千塊,最終效果十足精致。
海報上,用裴宴的手寫字體,寫著碩大的“裴氏食府”四個大字。
左側則是裴氏食府的套餐圖片,以及裴氏食府的具體地址和電話。
靜羅一共給了裴宴六個廣告位。
飛機場和高鐵站各一個,方圓寺的售票處和閘機口各兩個,都在基本人人都能看到的位置。
這六個廣告位,都會一直掛到她打工結束為止。
等廣告都掛上了,裴宴還專門去離市中心不算太遠的高鐵站看了一眼。
高鐵站的燈箱廣告是裝在售票處的,夾在潯陽本地的各種名勝古跡介紹中間,非常醒目,也非常漂亮。
她忍不住拍了個照片收藏起來。
不過,雖然高鐵站和飛機站的廣告位很醒目、很漂亮。
但裴宴真正指望的,其實是方圓寺那邊的廣告位。
方圓寺作為潯陽的標志性景點之一,周日一大早,售票處就排起了長隊。
排隊的人,要么低頭刷著手機,要么打著哈欠,漫無目的地左顧右盼,試圖消磨一點枯燥的時間。
很快有人察覺不對“這里為什么會有餐館的廣告”
那人聲音不小,周圍人都被吸引注意,順著他手指的位置看去。
方圓寺的售票處,是一排修建得古色古香的一層房屋。五個售票口旁邊,是一片青石墻,掛著幾幅方圓寺的介紹海報。
而此刻,這些介紹海報里,突兀地夾進去了一幅紅色底色,上面用白色的行楷寫著“裴氏食府”四個大字的餐館廣告。
廣告海報做得十分漂亮,上面的餐點照片也十足誘人,但出現在這個位置的確奇怪。
“這個地方,以前掛的也是方圓寺的介紹,怎么會換成餐館的廣告”
“就算要換,頂多就是其他名勝古跡的海報吧,換成餐館海報是怎么回事餐館又不是景點。”
外地游客好奇又困惑,本地游客也一臉茫然。
外地游客不認識裴氏食府,他們倒是認識這潯陽最紅小飯館。
可是依舊摸不著頭腦,裴氏食府的廣告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
有游客實在耐不住好奇之心,去問售票處的工作人員。
結果得到的回答是,這裴氏食府的老板跟方圓寺有合作,所以才在這掛裴氏食府的海報。
靜羅覺得,如果直接說利益交換未免,顯得他們方圓寺銅臭味太重,不太合適。
于是就用了“合作”的說法。
只是這說法聽到游客們耳朵里,就更令人不解。
雖然這年頭各行各業都愛搞聯名、聯動,可是一個餐館跟一個寺廟,這怎么才能聯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