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傅和步卓確實有點像。
頭一次見面,參加他的測試,裴宴就感受到這一點。陳師傅對她顯然有些惜才之心,也因此對她提高要求,顯得幾乎像是在刁難她。
不過哪怕這樣,陳師傅依舊沒有步老太監那般嚴厲刻薄。
她從前跟在步卓屁股后頭學,別說凌晨四點,兩點就得就位的情況也很多。
早早過來,并不覺得辛苦,反倒覺得理所當然。
陳師傅倒是頗為意外地看了她一眼,沒想到這年頭年輕人,還有這么能吃苦的“先做的,就是之前我給你嘗過的那道白菜豆腐湯。”
陳師傅手還沒好,雖說是教,但也只能口頭指導。
本以為這樣會多費很多功夫,沒想到裴宴上手極快。
“先吊素高湯,煎兩個雞蛋這種生不出小雞的蛋,方圓寺的僧人是能吃的。”
“煎至定型后把蛋黃戳破,加入黃豆芽、香菇蒂、蟹味菇、番茄塊、切斷的玉米炒香,加水熬上半小時。為了不讓菜煮得太爛,黃豆芽的根得仔細去掉,而且要按照火候不停檢查。”
“高湯吊著的時候,準備其他配菜。白菜葉子和香菇、筍切絲,豆腐也切絲跟文思豆腐的絲差不多粗細,不過要長一些。這切絲的方法知道么”
裴宴點頭,將焯過水的豆腐中間切一道,用直刀將豆腐切成薄片。
每一刀都是垂直的,隨后將豆腐片攤開,將豆腐片切成細絲,用清水洗去周圍斷絲,將切好的絲放入清水碗中散開。
之前裴宴在齋菜館做的菜,都不需要特別高深的刀工。
現在一看,陳師傅忍不住眼露驚艷,這姑娘的基本功也未免太好。
忍不住問“你是在哪學的廚”
裴宴道“跟一位老人家學的,已經去世很久了。”
她現在都已經習慣張口就來,為了不露餡,每次說完就一副“不欲多說”的模樣。陳師傅果然不再多說,只繼續指導。
這道湯的最大難度在于刀工。
裴宴刀工幾近完美,學起來就快了許多。
只是這素高湯,也不是好做的。
第一次出來,色澤不夠金黃;第二次出來,味道不夠鮮美;眼看著陽光已經灑進來,第次,顏色和味道終于合格。
香菇絲和筍絲焯水,加進過濾掉食材的素高湯中,再次燒開后加入白菜絲,用水淀粉將湯收至稍濃。
裴宴拿出兩個勺子,分了陳師傅一把,各自嘗了一口。
陳師傅“你覺得如何”
裴宴皺眉“感覺鮮美度還是低了點是雞蛋的問題”
陳師傅點頭“雞蛋得煎得邊緣金黃酥脆,才能激發出鮮味,但是煎過頭則會變苦,這方面還得好好練練。”
已經到了備菜時間。
裴宴便暫且停下。今天進度已經很讓陳師傅驚喜,這樣看來,每周來學一次,剩下等裴宴回去自己練習,這幾個月應該能學得差不多。
果然,他沒有選錯人。
裴宴這兩周,每天除了在裴氏食府工作,就是自己琢磨著將陳師傅教給她的食譜做法融會貫通,再根據她自己的風格加以改進,還有就是記住他提到的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小技巧。
陳師傅的手藝質樸而圓融,很多技巧都是自然而然,需要她自己去專門分辨。
兩周過去,才恍然想起,她還得準備新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