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愷當即道“我們去請幾位過來。”
也是巧,隔壁正好在茶歇,幾位知名老中醫本就想松散松散老骨頭,聽說這邊一群農學教授搞到了什么神奇中藥,就過來看看熱鬧。
過來的時候,完全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思。
結果實際一看數據,又各嘗了點留下的兩款飲料,都驚呆了。
這年頭的中醫,不少也跟現代科學接軌,那些數據都能看明白。
加上老中醫們舌頭靈、經驗足,飲料里的藥材也能分辨個七七八八。
“這烏梅、芝麻、核桃本就是少見的天材地寶,比起農產品,不如說是名貴藥材。在輔以十幾味藥引,激發這味名貴藥材的功效,并且針對性地對脾胃、毛囊、眼睛等地產生作用。”
“你們從哪搞來的這兩份中藥”老中醫們激動道,“這等技術,簡直能稱得上是大師、國醫了”
昨天教授們都沉迷實驗,這會了才想起來“對啊刑教授,你從哪搞來的這些農產品,還有這兩瓶飲料”
聽邢愷的意思,似乎不是他自己培育的。
邢愷“是我家里請的阿姨的熟人自家培育的,似乎并非專業出身,聽說我是農學教授,才請我做鑒定。”
教授們更加驚愕。
本來就奇怪,這么牛的人,怎么他們都沒聽過。結果這種天材地寶,竟然是個一般人自己搗鼓出來的
“這能聯系上這位同志么我可以想辦法,把他收作學生”
“老李你要不要臉,這么牛的民間門大師,能愿意當你學生能跟他探討探討,就已經很好了,最好么”
最好么,就是能征得對方同意,跟對方一起合作寫學術報告。
如果能把這些新品種植物的培育方式寫成論文,那絕對能在整個學術界引起大轟動。
也就是在場本身都是著作等身,地位極高的知名大牛,換做一般人,肯定得紅了眼。
饒是如此,教授們也催邢愷“老邢,快試著聯系一下你家阿姨的熟人。”
“是啊是啊,哪怕不能一道寫論文,光探討探討,也是好的。”
邢愷知道,不打這個電話,自己今天絕對出不了會議室的門。
反正真能寫論文,一作肯定是那位大師的,后面位置還有五個,讓他們跟著聽電話也無妨。
通過老伴聯系到李桂蘭,出乎意料,那位熟人很快答應。
撥通電話,屏氣凝神中,電話接通,那邊傳來個年輕女孩子的聲音“喂”
教授們面面相覷。
在他們的想象里,這位民間門大師要么是他們一樣的老頭子老太太,要么就是那種面朝黃土的老農民形象。
怎么也沒想到,竟是一位聲音微沉好聽的年輕女孩。
有教授壓低聲音“會不會是女兒、孫女什么的”
很有可能。
邢愷作為代表發言的人,清了清嗓子問“請問,這樣農產品,是你培育的嗎”
旁邊一位老中醫插話“還有這個中藥,不,飲料的配方,也是你配的嗎”
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