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鮮美彈滑,蔥段外皮酥脆,里面吸滿濃郁的醬汁。
滾燙的醬汁帶著蔥香流入口中,一口吃完,依舊唇齒留香,意猶未盡。
一般來說,為防吃飽后影響品鑒,食評家每道菜最多嘗一兩口。
然而馮乙足足吃了四口,依舊不覺得滿足。
這蔥燒海參的味道實在太好,甚至勝于沈恒的手藝。
馮乙內心納罕,他十分肯定,一年前的裴宴,遠沒有這等水準。
短短一年,竟能成長這么多
不,不一定。
馮乙忽然意識到,蔥燒海參是道魯菜。
當年裴宴驚艷到他,讓他硬是把她拉上“酒香”版的,正是一份魯菜套餐。
或許,裴宴只是格外擅長魯菜,甚至,只是格外擅長這道蔥燒海參。
這道蔥燒海參的水平,說不定遠遠超過其他招牌菜。
想要估量裴宴的真實水平,還得看看其他菜色,是個什么水準。
馮乙維持住鎮定,抿了一口冰水,漱去嘴中味道,思索片刻,夾了一筷子蟹黃白菜。
大部分人,都覺得葷菜比素菜更加復雜難做。
然而,事實上,素菜想要做好,一點都不比葷菜簡單。
況且,這道蟹黃白菜也不算是純粹的素菜。
蟹黃白菜以白菜心為主料,將白菜心焯水后,另起鍋,下蔥花和姜末爆香,再加入蟹黃和蟹肉煸炒。用料酒、雞高湯等調味后,放入白菜心燒透入味。將白菜心撈出裝盤,在鍋中剩下湯汁中加入水淀粉勾芡,滴入香油,出鍋林仔白菜心上,再用蔥花點綴。
白菜堆成小山狀,“山頂”用金黃的蟹黃和翠綠的蔥花點綴。
因為加入蟹黃,整道菜是金黃的顏色。
白菜心本就鮮嫩,因為焯水時間控制得很好,保留住本身爽脆的同時,滿滿地吸飽了湯汁。
用蟹黃蟹肉炒制的湯汁極其鮮美,每一筷子白菜上都掛著金黃的蟹黃,一口下去,爽脆中帶著蟹黃沙沙的口感,鮮美程度半點不輸給其他葷菜。
如果說剛才嘗到蔥燒海參,馮乙僅有五分驚訝。
現在這驚訝便變成七分。
這蟹黃白菜的水準,竟半點不輸給蔥燒海參
他幾乎不可置信地又嘗了下剩下兩盤菜鐵板牛柳粒是黑胡椒特有的香辣滋味,嫩得驚人。花雕大黃魚半點不腥,鮮美多汁。到后面,馮乙幾乎忘記自己是專業食評家,甚至跟人搶起了最后一筷子牛柳粒。其他食評家也跟他反應相似,大口吃菜,等第二批菜上來的時候,前四道菜已經被刮得干干凈凈,連半點湯汁都沒有剩下。
服務員面帶微笑,牢記小裴總教導,態度極好又不過分熱情“這是毛血旺、烤小羊排和鳳尾蝦,另外還有一道佛跳墻最后上。”
馮乙吃過前四道,對裴宴的水平已經心中有數。
這四道菜都在同一水準線上,都是頂尖水平,根本不像他最開始猜的那樣,只有蔥燒海參格外突出。
這說明裴宴的水平,就是有這么高。
然而,盡管心中有數,實際嘗過后三道菜,他依舊無法掩飾自己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