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珠自己也努力,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排名都靠前;又因為想好好體驗錯過了二十年的大學生活,還進入了校學生會,最近就在幫著組織活動。
裴宴工作忙,之前沒仔細聽活動詳情。
第二天路上才知道,這活動竟然是個國學游園會,內容包括投壺、猜燈謎、飛花令等等等等。
裴宴本來打算把裴珠送到校門口就走,聞言卻打算干脆進去看看。
燕工商不禁止外部人員進校,裴宴簽了字就跟進去。
她跟進來,本是想起了在古代時逢年過節的那些活動,奈何燕工商的活動不過是學生自己搞的,雖說熱鬧,但多少有些粗糙。
她轉了半圈,卻發覺一塊場地旁圍滿人群。
大多是年輕小姑娘,不知是不是本校的學生,手里都拿著手機,嘰嘰喳喳地討論,甚至還有偷偷拍照的。
裴宴隱約捕捉到到“校草”“嘉瑜”幾個關鍵詞。看來是燕工商的校草在這,這些小姑娘才這么興奮。
這種熱鬧,裴宴是懶得湊的。
正準備轉完接下來半圈直接打道回府,在看到場地里的情形時,腳步卻是一頓。
這塊場地,是供給“投壺”活動的。
所謂“投壺”,簡單來說,便是拿著木箭往細嘴壺里投擲。
從前士大夫的酒宴上,便經常會出現這一活動,一般是拿四支箭,投中越多的,則分數越高,若是分數過低,還得罰酒。
大庸朝時,民間也很流行這一游戲。
裴宴記得,大約是她十三四歲的時候,年初逛廟會遇見姬憑闌,對方教她投了幾支。
這游戲跟現代的套圈有些相似之處,但難度更大、也更有趣,從此每回出宮,她都會去投壺的地方打個卡。十年下來,雖說不如姬憑闌那般嫻熟,但也基本能十投八中。
裴宴雖說在活動表上看到“投壺”字眼,但學生搞的,想來精細不足,能有個竹筒塑料箭就已經很好。
沒想到眼前的投壺場地,倒是正兒八經地放了一排細嘴帶兩個圈的銅壺,旁邊的箭,也很符合禮制。
甚至投中的獎勵也花了心思是個專門定做的燕工商徽章,看上去十分漂亮。
這東西,像是裴珠會喜歡的。
裴宴生了興趣,便繞開那些嘰嘰喳喳的女孩子,走到正在看攤子的年輕男生面前。
那年輕男生一頭鮮艷的紅毛,脖子上掛著一副看上去就不便宜的耳機,身上的衛衣褲子也都是大牌。
這發色本該有些非主流,然而這男生眉峰凌厲,鼻梁高挺,顏值十分過硬,不僅不顯得殺馬特,反倒襯得整個人越發耀眼。恐怕,這就是那群女孩子提到的“校草”了。
周圍圍觀的女孩子們看裴宴上前,還以為她是來要聯系方式的。
有人好心提醒道“小姐姐,我們校草從來不給陌生人聯系方式的”
裴宴沒管她們,只看了眼旁邊寫了標價的牌子,淡淡道“來十支箭。”
紅毛男生這才抬起眼,微微挑眉,似乎沒想到她不是來圍觀,也不是來要聯系方式的“掃那邊。”
裴宴掃完了,順手就拿了十根箭。
周圍的女孩子們雖說是為了圍觀校草而來,不過也都清楚不能影響人家正常活動。
見裴宴往場地那邊走過去,都很自覺地讓出位置,隨后又都偷偷去看紅毛男生。
直到人群中有人發出一聲驚呼。
所有人下意識順著驚呼的方向看去。
裴宴今天放假,只穿了簡單的黑色衛衣和牛仔褲,襯得整個人身材更加纖細修長。
此刻背梁脊骨挺直,目視前方,蔥白纖細的手指拿著箭。
看上去,竟如同藝術品一樣好看。
投壺不僅僅是一種游戲,更是一種禮儀。
背梁要挺直,手要齊平,眼睛要看向前方,隨后才是考慮如何將箭準確射入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