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來琢磨去,似乎只能從排隊體驗本身下手。
站著排隊和坐著排隊,鬧心感受截然不同。
她之前已經盡量增加了幾排座位,雖說只能坐下一半人,但也比之前好些。排隊的客人,也可以免費領水。
不過,看來還是不夠。
裴宴望著那條“進去時候都餓過了”的評論思考片刻,打開電腦,搜索餐廳排隊時的小零食主要有哪些。
這年頭的餐廳為了攬客都很下功夫,很多排隊時間門久的餐廳,都會給排隊的客人些零食茶水先墊墊。
裴宴搜了一些作為參考,發現小零食左不過是爆米花、炒青豆這種解饞又不飽肚子的,還有些餐廳會水果。
不過她沒打算用水果,這東西一口一肚子水,放久了還容易不新鮮,現切又太麻煩。
那就只剩零食茶水。
南金玉的茶水本身不便宜,不可能免費拿出來。
裴宴琢磨了下,打算用溫乎乎的百香果檸檬蜂蜜水代替,等夏天可以換成冰檸檬水或者涼茶。
至于小零食后廚肯定是騰不出手現做的,最好是能提前做好一周的份,存在那,隨取隨用。
她從前在尚膳局的時候,除了正菜,也天天得做零食點心。
貴人們份例里本就有的,臨時過來要的,逢年過節為表皇恩,還得給大臣們也做一份,都是做慣了的。
她將自己會的,耐存又不飽肚子的零嘴寫滿一張a4紙,思考一晚,定下來三樣。
米花糖、麻花和香脆鍋巴。
這三樣東西,都不怎么需要火力,裴宴趁著休息,先在家里試著做了一輪。
正巧昨天剩了一大碗飯,取出來敲了個雞蛋進去,再加醬油耗油調味,攪拌均勻后夾在兩塊保鮮膜中間門,用搟面杖搟薄,隨后且成兩厘米見方的小塊。
四成油溫下鍋,將鍋巴炸熟,隨后五成溫復炸,直至金黃酥脆。
出鍋后趁熱撒一層辣椒粉,拌勻后放涼即可。
隨后開始和麻花的面。
面粉、白糖、鹽和酵母攪拌均勻酵母的量要少一點,這樣出來的面團是半發面的,炸出來更加酥。
在面粉中加入雞蛋、油和清水,一邊加水一邊攪拌,揉成光滑的面團。
面團揪成劑子,醒十五分鐘后,拿起一個劑子搓長,隨后從中間門折起來,交叉著搓成繩狀,再交叉起來擰成一個麻花。
醒面的時候,裴宴順帶著將一碗大米炸成了米花,撈出來后跟麥芽糖白糖做的糖漿拌勻了,再跟黑芝麻一起壓成米花糖。
炸米花剩下的一大鍋油正好拿來炸麻花。
200度左右的熱油下麻花,炸至金黃上色,用筷子碰一下,麻花互相碰撞是清脆的聲音,這時候麻花便炸好了。
米花糖壓著冷卻,一會切;麻花也控油,過會再澆上用蜂蜜和白糖熬的糖漿。
油炸的香氣總是很足的,裴珠和楊棉都從里間門探出頭來。
裴珠小鎮長大,喜歡鄰里鄰居熱熱鬧鬧的,跟李桂蘭楊棉她們一家子也親近,若是都在家,都喜歡湊一塊。
今天李桂蘭有保潔的工作,楊棉便過來找她們玩兒,順帶還能輔導一下裴珠最不擅長的高數作業。
裴珠學的經濟類,是要考高數的,不過大一的高數,對楊棉這種上少年班的小天才來說不過是小兒科。
裴宴瞧著三樣零嘴都晾涼了,便揀了幾個給她們嘗嘗。
裴珠和楊棉立刻接過去,咔嚓咔嚓地就吃起來。
裴珠咬了口麻花,眼睛一亮“這麻花好又酥又香,不會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