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宴將自己的想法簡單說了,并沒有掩飾抵稅的部分。
村里人沉默片刻。
村長帶頭,幾個村干部膝蓋一彎就要給她跪下,裴宴連忙把他們拉起來,拉了半天才拉住。
村長本來是想磕頭的,磕不下去才鞠了個躬。
財神爺家里有錢,沒想方設法漏點稅,而是選擇捐部分出去,本來就很不錯了。
大部分企業捐款,都是捐災區或者基金會,名聲上更好聽。他們這犄角旮旯村子,除非自己村里出了能人,否則想也別想。
有了路,不僅送貨方便,村里幾個娃娃出去上學也不用跑老久了。
裴宴對他們來說,就跟真菩薩也差不多。
第二天回程的時候,裴宴把村長和村支書捎上,捐款的手續得去山下縣政府辦。
縣政府聽到她要捐款都愣了老久,確認再三才給批了。
裴宴確認無誤,干脆地劃了五十萬啟動金過來“大概什么時候能施工”
昨天晚上全村都跑來招待她,唱啊跳的,馬上寒冬臘月,早點修好,什么事都方便。
工作人員遲疑道“這一層層審批下來,得等開春了吧。”
他們這偏僻地方,捐款修路頭一遭,審批流程都不熟悉。
村長連忙道“不急不急,能修就好了。”至于這幾個月財神爺的貨,他們自己兩班倒,也要給運下去。
村干部們都打算好了,反倒是裴宴擔心大冬天給他們干病了,想減少點訂貨量。
但這話一出,看村干部們那肉疼模樣,還是稍微把減少部分減少了些。
從滇南過去寧省的路上,決定到時候多給點辛苦費。
如果說d市的村子跟外界交流還算多,那寧省的村子就更窮鄉僻里,很多村民甚至不會說普通話。
裴宴跟唯一普通話說得還可以的村支書交流,得知他們這片村子主要產的是小麥,但因為沒錢買太多機器,很多好土地只能放著。
裴宴咬著村里石磨面粉做的香噴噴的饃饃,這回更干脆。
這片村子的土路比較平整,不用怎么修。
至于沒機器這東西比修路便宜多了,捐起來不眨眼的。
村支書都沒回神呢,裴宴已經叫上幾個村民推出來地種得最好的,要他們一塊下山選機器。
村支書一塊被架上車,半路當中回神“可是老板,我們村里沒面粉加工廠啊”
這老板要的是面粉,不是小麥。
裴宴擺擺手“外面市里就有幾家面粉加工廠,我打算委托其中一家,專門用來加工你們這片村子的小麥。”
比起運輸小麥,運輸面粉更加容易。
最終成品供給整個集團肯定不夠,但光是金玉樓,問題不大。
村民們挑機器的同時,裴宴去市里的面粉廠調研了一下,最后選擇了一家干凈正規的中型面粉廠。
村民將小麥送到面粉廠,面粉廠負責加工以及后續運輸,裴宴給的利潤比市場價要高一點,那邊很干脆就應下。
這會村民們選好機器,裴宴買下去政府簽好捐贈協議,他們才如夢初醒“這些真送給俺們了不是借給我們用”
裴宴失笑“不然怎么叫捐贈呢”
村民們眼冒金光,看機器的眼神就跟看親孩子。
村支書年輕,倒沒下跪,只給裴宴深深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