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老班主的師傅傳承下來的,上面的繡花栩栩如生,經歷歲月變遷卻依舊漂亮非常。
看起來就像是一位歷經風霜的美人,在散發它獨一無二的魅力。
在絕大部分的演出中,吳父都舍不得把那三件戲服拿出來。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次央視要過來錄制節目的話,它們應該會一直封存在柜子里。
看見這精致異常的戲服后,周軼有些好奇它背后的故事,還想找到當初那個做戲服的手藝人。
當初老班主在走之前,還讓人把這幾件戲服拿出來給他看了看,他認認真真跟吳父說了一下這個戲服的來歷。
當初制作這幾件戲服的繡娘早就已經去世了,不過好在她們的徒弟將這份手藝傳承了下去。
一聽說是國家電視臺想要拍攝戲服的制作過程,幾乎是毫不猶豫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那邊在拍攝的同時,這邊也開始了正式錄制。
周軼工作能力沒的說,做這種工作也不是頭一回了,基本上能將導演組打算拍攝的內容準確無誤傳達給吳父。
戲班子這么多年都是由吳父來安排的,他說的話其他人都愿意聽。
在拍攝的過程中,導演發現戲班子里其他幾個人不同尋常之處后,開始深入挖掘起了他們身上不同常人之處。
臺下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有些蒼老,上了臺開始唱戲眼波流轉眉目含情,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韻味。
戲班子里早些年沒有音響,都是阿公在后面吹拉彈,各種樂器都有。
負責拍攝的導演經驗豐富,各個盡頭都充滿了情感的同時,還會故意拍攝一些他們在臺上臺下的反差。
隨著時間的流逝,村子里面
那些原本外出務工的人也都陸陸續續回來了。
聽說他們這個小地方的戲班子居然要上央視,紛紛都想過來看看熱鬧。
唱戲臺下本來就應該有觀眾,導演在拍攝的時候也沒有阻攔其他想進來的人,只是提前跟他們溝通了一下,由于現在他們正在拍攝的原因,他們很有可能會被錄進去。
這個小村子里不說全部,最起碼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沒念過什么書,對肖像權更是沒有任何概念。
一聽說可能會上電視,本來對于聽戲這件事情不怎么感興趣的人也都紛紛湊了上來。
吳父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長時間沒看見臺下有這么多觀眾了,阿公看見有那么多觀眾后,在后面配樂都覺得有勁兒了不少。
安安隱約意識到了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改變戲班子處境的好機會,在他們開始唱戲的時候,安安就到處忙活查看情況。
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監督他們一定要認真好好工作。
導演發現這只小玳瑁貓的聰明之處后,還特意讓一個攝影師專門拍他。
拍攝陸陸續續持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臘月二十幾才從他們這個村子離開。
在拍攝的這段時間里,周軼一直在都在他們家里借住,臨走時吳父還讓他捎了些村里的特產走。
那件事忙活完,就到了他們該準備過年的時候了,今年有許多東西都沒有來得及去準備。
節目組給了吳父一筆非常豐厚的報酬,戲班子里面的人唱了這么長時間的戲。
奔著上電視來,幾乎每一場戲臺下都座無虛席,對于戲班子里大部分人來說,這都是一件非常讓他們高興的事情。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到了過年的那年。
吳父在起床的時候知道時間還早,也專門把兒子給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