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水利的官員道:“是,但隋朝時期修建的,早已荒廢,現下也不適合啟用。”
忽必烈哈哈大笑,“這漢人皇帝也只能拿這點小事情說了。”
“但其實前人已經修建過運河,很多人都修過。
而他只修了兩段,一段是下江南的水路,另一段是高句麗河北那一段,前者是為了他玩樂,后者是為了他的好大喜功,并且還失敗了。
他修建的運河在宋朝時期就已經荒廢了,又哪里利在千秋了呢”
南宋很多有志之朝臣紛紛搖頭,眼神黯然,連那地方都不屬于宋朝了,眼下被金人占據。
“修建運河,一向是在原有的水利系統上,開鑿貫穿已有的水系,使之聯在一起,最后用于通航。
這分明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的事,卻把它算到一個人的頭上”
永樂年間
也修了運河的朱棣嘀咕道:“歷朝歷代誰不修水利工程,這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嗎
“說他是目光遠大,知道大運河的好處,所以再苦再累也要修,也是因為修建大運河才亡國的,利在后人,當時的人可以罵他,我們不該罵他,我”李一捂著嘴巴,眼眶微紅,搖了搖頭。
朱棣鄙夷道:“就你亡國了吧。”
李一整理一下情緒,又繼續道:“被無數次拿出來說道的科舉,其實從他爹就開始了,到了他也沒有完善,依然更接近察舉制。”
“真要夸不如夸他爹隋文帝,更不如夸完善科舉制的唐朝,還有發揚光大的宋明清呢。”
唐宋明清紛紛表示不服,這也算他的那沒有我們改進運用,科舉也就是一項扔進故紙堆被遺忘的政策好嘛。
“還有說隋煬帝因為科舉制得罪關隴門閥,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為了打壓關隴門閥,而三此征討高句麗,死了無數世家子弟,才讓唐朝后面撿了便宜,輕松打壓門閥世家。”
隋朝各大世家:死了多少等等,你說什么關隴門閥,那是啥
不對不對,什么叫做為了打壓我們,才弄出這些事情。
對不起,我們不配好嘛
“從來沒有一個皇帝打壓權臣,打壓世家大族,打壓藩王,需要花費十幾年動用上千萬百姓來打壓。”
李世民面無表情,“這個話是認真的嘛”他可能有撿漏,但是如果是真的,那隋煬帝不是皇帝,是傻子瘋子吧
八大世家突然心嘁嘁的看向李世民,突然意識到李二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至于不會讓他們背上這么大的鍋。
正在推行推恩令的漢武帝:原來竟是我孤陋寡聞了。
“他們說,他不是昏君,他被誤解了,他該是千古一帝。”
創立了皇帝制度的秦始皇:
一心想要成為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唐太宗等皇帝:
無數朝代的文臣武將:
隋唐時期的百姓:
我呸
“也許是我有眼不識泰山,然而那一個個冰冷的數字,比任何的語言解釋要生動千百萬倍。”
“他是嗎”
“我覺得不是。”
“二世而亡的大一統王朝之隋煬帝篇,到此結束。”
隨著話音落下,李一的身影消失,只見天幕上突然出現一個大大的透明框。
經檢測,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勞民傷財,因其致死的百姓無數,民怨沸騰,天道垂憐,現有以下選項:
1百病消除,飽腹一月;
2去往其他世界。
請隋煬帝時期百姓各自選擇一項,選擇后立刻生效,可暫擱置,此選擇長期有效。
愿諸君往后時光,平安順遂,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