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眼皮一跳,干嘛干嘛,說不肖子孫就說不肖子孫,扯他這個作古的老人家做什么。
“商君變法時,惠文王尚且還是太子,他一度觸犯了禁條。于是商君對秦孝公道“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處罰他的師傅。”于是秦孝公就懲罰太子的老師。
太子連累自己的老師,這無疑就是在公然打臉太子,告訴所有人,即便是太子也不能為所欲為。
那么回到扶蘇這里來,此時的扶蘇是什么狀態呢
因為與父親政見不合,頂撞皇帝,被發配到上郡監察長城,遠離朝廷,看起來似乎是令皇帝生厭了,無緣皇位,但是偏偏他身邊又有蒙恬這位總領三十萬大軍的大將,一向與扶蘇交好。
所以扶蘇在大臣們眼里還是待定的太子,還是有幾率當皇帝,這個幾率比其他公子們還是大一點點的。”
群臣暗暗點頭,不錯,無論怎么看,皇帝也不像是徹底厭惡扶蘇公子,當然,要是扶蘇公子繼續造作
“回過頭來說這封賜死的詔書,他有可能是真的嗎其實也有。
因為扶蘇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了,萬一他在外面憂國憂民,對親爹的政策不贊同,還想和他爹對著干,在大臣們不知道的情況下又上奏頂撞皇帝,氣得皇帝一怒之下要賜死他,也是存在那么一定的可能的。
所以當時大家對這個詔令是半信半疑,很出乎意料,但是誰敢質疑大秦的天的命令呢
所以即便是蒙恬勸扶蘇不要自殺,也不是說就真的懷疑這封詔書是假的,他是“內心疑慮,請求復訴”。
所有人都以為始皇帝還活著,誰敢相信這個詔書是假的呢但萬一皇帝只是一時生氣呢所以蒙恬想要拖,想要復訴。
但是詔令明明白白寫著就是賜死扶蘇蒙恬,他們拖著不死就是在違令了。
秦以法治國,秦律就是天律,詔令已下,若是不從,就是違令,不從君令依照秦律亦當死。
他扶蘇難道要違抗律法他可以違抗律令嗎
盡管所有人都默認扶蘇是秦二世最優選,但事實上來講,扶蘇并沒有正式的名分。
若扶蘇是太子,那自然不可能這么隨隨便便就賜死,至少得先廷議個十次八次的,要知道漢高祖劉邦一度想廢太子劉盈,但都被朝臣阻止。
而扶蘇只是眾公子之一,他頂多更特殊一點。”
呂雉冷笑,老不死之心,她能不知嗎
劉邦摸了摸鼻子,這不是還沒廢嗎他暗暗嘀咕,要是劉盈實在不似人君,他怎么會想廢太子,這婆娘怎么不去怪自己兒子不爭氣。
這時候劉邦儼然忘記了,那也是他兒子,而太子是儲君,他更負有教養之責。
“太子當然還是有特權的,看惠文王就知道,最后是老師代為受罰,而不是太子本人受罰。”
“但扶蘇他還不是太子啊”
“他甚至還在被發配中,他拿什么去違令呢”
扶蘇深呼吸一口氣,直視他偉大的父親“父親大人,我不是太子啊。”您問我覺得您會殺子嗎可是我能抗旨不遵嗎
嬴政默然不語。
“也有人說扶蘇和蒙恬手里有三十萬大軍,完全可以起兵造反”
這話一出,很多人都搖頭。
“我們都知道,此時始皇帝平定六國才不過幾年,民間潛伏很多六國之人想要復辟六國,可是一年又一年,好幾年過去了,都沒有人造反。
難道是六國余孽不想造反嗎當然是因為他們不敢。
秦始皇帝威望如日中天,他在一日,誰人敢反
你問大秦士兵們,他們是蒙家軍嗎不是。他們更擁戴長公子甚于始皇帝嗎沒有。
三十萬大軍是大秦的大軍,而不是他們的私兵。
就算扶蘇想造反,幾人愿意跟隨
這注定是個無解的題。